曹楠道:“哦!那我还可以再给你便宜一点!”说着他抓起计算器戳了几下,“能捡到这东西也算是托你红手的福,嗯,再给你一个友情价,就200吧!”
秦海鸥并不在意他是如何计算的,听他说200,就立刻掏出了200块钱来给他。曹楠见买卖做成,高兴地拍着秦海鸥的肩道:“还是小秦你识货!这东西难得一见,要是错过了这一回,下回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捡到了!你可要好好地收藏起来啊!”
秦海鸥将所有的乐谱按照页码顺序迅速整理了一遍。曹楠为了装裱方便,已经把纸页全部拆散,封皮也不见了,所幸作品的内容依然完整,从写着“星海”的第一页到第三乐章的最后一页,都毫无遗漏地保存了下来。只可惜有些地方不知在垃圾桶里沾了什么,变成了脏乎乎的一块,原本的音符已经看不清楚了。
不管怎样,能把这手稿找回来,秦海鸥已是大喜过望。最后他特意翻看了最末一页乐谱的右下角,那里确实有第三乐章的终止线,乐曲到这里全部结束。秦海鸥很满意,立刻起身告辞。他迫不及待地赶回客栈,回到自己的房间,关好门。在这里,没有人会来打扰他,谭硕也不会突然从他手里把谱子夺走,他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看一看这部作品了。
秦海鸥把乐谱放在桌上,先去洗了一把凉水脸,然后又将乐谱上被弄脏的地方擦了擦,这才坐下来,开始从头一页一页地翻阅这个作品。
这一次他看得很慢,也更仔细,不仅是钢琴的部分,就连乐队部分的各个声部也都逐一看过。他边看边想,手指在桌面轻轻地敲击着。很快,那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又涌了上来,随着乐曲的不断展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比起上一次看到这作品的时候更加明显。秦海鸥暂停下来,在脑中回忆着,搜索着。他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作品,他一定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作品。
他思索了一会儿,又在这疑惑中接着往下看。他缓慢地翻过几页,目光在那些令他感到熟悉的地方停留良久。突然,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他终于明白了这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从何而来,他终于想起了自己曾在何时何地见过这个作品。
不,准确地说,他所见过的并不是眼前的这个作品,而是另一个。
谭硕的这部《星海》,与《长夜之歌》很相似!
第三十二章
秦海鸥呆楞了一瞬,他太惊讶于这个结论。他怕自己弄错了,又继续看下去,直到将第二个乐章也仔细看完,手稿已然翻过了三分之二,他才终于停了下来,怔怔地望着面前的乐谱出神。
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可疑惑的了。秦海鸥知道自己没有想错,这念头令他的身体突然卸了力,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他心中的兴奋感也随着这口气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落。
原来,这竟是一部模仿的习作。
难怪当谭硕发现他在翻阅这个作品时,会是那样的反应。
因为是模仿别人而创作的练习作品,所以觉得羞于见人,这的确是很正常的想法,也是很常见的反应。
这么一来,谭硕的一切表现就都说得通了。这部手稿被他塞在书柜的角落里,也许他早就已经忘记了在自己乱七八糟的书谱中,还有一个学生时代的习作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当秦海鸥无意中把这个作品翻出来时,他不愿让秦海鸥看见其中的内容,并认为没有必要再留着这部手稿,便将它扔进了垃圾桶。
秦海鸥想通了这一环,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谭硕会说这个作品是从前写出的“破烂玩意儿”。学生时代模仿别人所写的习作,这的确不能说是好的作品,谭硕自然会觉得它拿不出手。
秦海鸥十年前由于太喜爱《长夜之歌》,曾经反复研究过它的乐谱,也曾自己偷偷地练习过,后来师哥肖聪作为该作品的首演者为其录制了CD,秦海鸥还曾把那张CD翻来覆去地听了好一段时间。那时他向老师王一夫承诺,自己永远也不会演奏这个作品,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然而,这种只能听着别人演奏而自己却不能演奏的感觉,渐渐地令他感到难受起来。再后来,他反而开始刻意回避这个作品,将谱子和CD都束之高阁,很多年都没有再看过,也没有再听过。因此,乍看到谭硕的《星海》时,他只是感到亲切,并没有立刻想到《长夜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