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月下旬,董明旭所在据点的情况已经稳定了下来,绝大多数病人已经熬过了发热,进入了恢复期。冷予瑾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真的为沅国苍生带来了奇迹。据点里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兵大夫,几乎将冷予瑾当做半个菩萨来看。
因为冷予瑾看起来不容易亲近,据点里的人都很克制地远远作揖或打招呼道谢,不敢贸然上去打扰他。但啼莺却不一样,他作为神医的徒弟,看起来面善又平和,据点的里人便纷纷与他搭话,给他送东西,让他将心意传达和转交给冷予瑾。
因为已经找到了治愈的办法,瘟疫不再凶险,冷予瑾便不再要求啼莺时刻跟在自己身边,也让他多多与据点里的人接触,帮人看个小病小痛的。这日啼莺从制药所回到他与冷予瑾所住的帐篷,一路上又被据点里的人轮番上来搭话送礼,最后抱着一堆杂七杂八地东西回去了。
冷予瑾见他进来,抱着一堆高到眼下的东西,连忙走过去将这堆东西接下,放在了一旁已经堆成小山的礼物堆上。放好了东西,他便拉过啼莺的手,帮他揉着手臂,问他:“累不累?下次别收了。”
啼莺笑了笑,说:“师父做了这么大一件事,他们想感谢的心情我能理解。”虽然东西都不贵重,就是一些吃食日用,现在堆在这里他们也用不了。但只要他替冷予瑾收下了,那些人心里就会舒坦一些。
“也就是看你面善好亲近,才总找着你。”冷予瑾想了想说,“我去跟董将军说一声,就以我的名义设立一个捐赠物品的地方。他们若是想感谢我,就将礼物捐出来,之后再分给其他受灾逃难的人。”
啼莺听了也觉得是个好办法,这些东西他们用不着,但却可以拿去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应道:“还是师父想得周到。”
冷予瑾给他揉完了手臂,又拉着他到床边坐下,然后去一旁的案几上拿起了一个信封,走过来交到啼莺手上。他说:“这是扶伤写来的信。虽然是写给我的,但我觉得也是写给你的。”
啼莺听到扶伤的名字,心里升起怀念的情绪。他低头看了一眼信封,上面的字迹比起两年前扶伤的字迹要端正严肃得多。他将信纸从信封里抽出来,展开来默读。
扶伤在信里提到他听说了瘟疫之事,便到了衍州防线的中心据点里效力,后来听闻冷予瑾去了阑州防线的中心据点。本来他想过来,但因为走不开而不得不罢了。直到冷予瑾研究出了治愈瘟疫的法子,局面稳定了,他便写了信,说要来找他一叙。
他在信的末尾写着:“听说你身边带着一位徒弟,名为林七。我记得啼莺跟我提过,他原名就是林七。看来他如今过得不错,谢谢你为他清毒治病。如果可以的话,劳烦你们在据点里等我两日。这封信寄出后,我便做好交接的工作,尽快出发去阑州的中心据点。”
啼莺看完信,十分欣喜,他抬头看向冷予瑾,眼睛里亮着光,像是求证似的问:“扶伤要来这里?”
冷予瑾觉得他的反应有趣,嘴角含笑,回道:“他在信里正是这么说的。”
啼莺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走着,嘴里还念叨:“两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口味没有变吧……”然后开始盘算要准备些什么食材来招待扶伤了。
冷予瑾知道他会因为这个消息而激动,但是看着他几乎乱了手脚的样子,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冷予瑾走到啼莺身边,默默无言地伸手抱住了他。
突然被抱住,啼莺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搭上冷予瑾环绕着自己的手,说道:“师父,我太久没有见他了,他当年……”
“我知道,没事。”冷予瑾抱着他,心里就踏实了,接着说,“你不用慌,现下据点里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主要的是你的这份心意,不在于菜的丰简。”
“嗯!”啼莺如此应下。
之后这两天,冷予瑾和董明旭说明了设立捐赠处的事,董明旭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连忙安排人手去组织。而啼莺则在空余时间里去采买之后招待扶伤时要用的食材和陪聊,翘首以盼地等着与扶伤再聚。
正如来信中所说,扶伤隔了两日便抵达了据点的关卡处。守卫关卡的士兵之前便从董明旭那里得了命令,若有名为扶伤的江湖人士前来,就将他带至冷予瑾的帐篷处,他是神医师徒的朋友。于是这名守卫验证了扶伤的通行符节之后,就让人为他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