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行_作者:金箍棒不棒(437)

2018-07-10 金箍棒不棒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大家都懂,北伐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其实各个军头割裂的根本没有改变,南有李宗仁白崇禧,西有阎锡山马步芳,这东边,就是姓韩的了。

  这些军头,中央给他们行,他们给中央不行。

  国难当头,还是只肯保护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想做自己小国的国王,哪管大中国亡不亡。

  “中国不能亡!”杜云峰想起在北平时,有次空闲去看陆白羽演话剧,那些学生在话剧结尾大声呼喊,台上台下喝成一片。

  他被这种年轻的情绪所感染,鼓掌叫好,但内心其实很少波澜,这些傻学生怎么能体会得到各地军头那种土皇帝的心思呢?有一腔至高无上的爱国热血,却不懂人最自私自爱的心思。

  但是,正是这些呐喊着民族不能亡的民心,聚沙成塔,让这片土地饱经战火□□却不肯归顺投降。

  弟弟云海参加的那些社团,杜云峰是不问的,以前是没心思问,现在是不敢问。

  那些文学社团里的民主共产什么的字眼,杜云峰在滇川陕剿匪时期见得太多了,知道那是什么。

  这让他头疼,但是不是当下最头疼的事,炮火连天,他顾不上这些。

  是的,炮火连天,烽烟四起,他放下所有的私人恩怨,国家最大,民族最大。

  他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看山头的小土匪头子,世事历练,他不是只有眼前的小情小爱,他有亲人,有恩师,有党国的信任与嘱托,数重重任压身,他只能挺起脊梁,带着他的兵搏得最大的胜利。

  而他也感觉得到,周澜也在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心底里最爱自己的小少爷,周澜爱他,尽管周澜不承认,但他坚信这一点。

  周澜爱的不仅爱他,也爱云海,爱儿子,爱他所有的家人。

  因为太爱他们了,所以周澜爱钱爱兵,他用他的财与权保护他珍视的每个人。

  当年,他们一起做过伪军,以为只要自己有权有势,即使寄人篱下也能过得安全舒适,一世无忧。

  太幼稚。

  要么独立自主,要么任人宰割,没有中间态。

  哑叔受伤了,干娘死了,天津的家被炸平了——国土沦丧之际,哪有一寸土地可以称之为家?敌人收起笑脸举起屠刀的时候,亲人的生命脆弱如花。

  所以国仇比家恨大,想报家恨就得先复国仇。

  这一点,他心里清楚,周澜也清楚。

  与韩向方的告别不欢而散,韩的压力他懂,山东的家底恐怕是要被榨干了。

  韩也明白杜云峰此去并不是躲清静,淞沪之战刚刚打起来就已经是“绞肉机”状态,国民政府把最精锐的部队往上推,这次是真的决一死战,守住长江沿线,让内地的军工厂,重型工业有时间搬迁到中国腹地,中国才有绝地反击的资本,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有被送往战场的生命,都是英勇的战士,冲在最前头的注定成为惨烈的炮灰。

  “去了就是送死,不如跟我联手在这里搏一条活路,日本人急着南下,沂蒙山他们打不进来,咱们可以和他们和谈,能谈个好条件。”韩向方劝说杜云峰,他的这个说法其实非常可行。

  只是他没想到,杜云峰根本没犹豫就回绝了他。

  “我宁死,也不给日本人卖命。”

  道不同,不相为谋,二人不欢而散。

  杜旅离开山东,向徐蚌方向进发。

  他的旅主力是炮兵团,外加两个步兵团,以及一些后勤给养连队,规模不算庞大,但是行动却不轻便,炮兵辎重运输不便利,废了好大劲出了山区,眼瞅要到平原走上好道了,一个消息炸得杜云峰措手不及。

  韩向方投降了!

  杜云峰简直不相信,竟然这么快。

  杜旅刚走,韩部没放一枪一炮就投降日本人了。

  这是有多灰心,多恨南京的决定。

  这么快,简直就是报复!

  然而他没时间吃惊,命令部队全速撤退,敌我悬殊,被追上就死定了。

  日夜不敢合眼,火速撤退。

  眼看就要出山东了,紧赶慢赶还是被日本人踩了尾巴。

  炮兵部队殿后,一来炮兵本来就慢,不宜拖缓大部队的速度,二来后有追兵,这样也可以应付最差的情况。

  最差的情况真发生了,日军连夜追赶,终于在山东河南交界的菏泽附近逮住了杜旅。

  而这一次,日军来势汹汹,甚至比攻打滕州时候还要凶猛,一个个小小的中国旅团竟然让日军兴师动众的出动了整整一个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