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秦己对于冲榜这件事的热情其实是很大的,本来心里还有些小别扭,也被他的宣传组长说服了。
秦己觉得他说的很对,现在花的钱和手段不过是一个引子,有质量的作品给了开头以后,你吸引过来的乐迷会自发地帮你宣传,之后的宣传活动便不再怎么需要他们了。
他们做的事情,就仅仅是推了一把这注定滚滚前行的巨轮,给了它加速度的助力,而不是等着他缓慢地变速。
如果作品没有质量,那么所有的宣传都只是在砸钱保持热度而已,即使你一直砸钱,一直宣传,它的热度还是会渐渐消退,这种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宣传的价值,简直会侮辱了他们的专业水平。
要想冲榜,首先就需要了解榜单的规则,公告牌的点数计算十分简单,占大头的也就是下载销量、电台、流媒体这三点,秦己的团队已经做好了策划,把需要投资的项目按着性价比和作用性依次排了遍,然后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每一分钱都完成了他最大的使命。
首先数字下载量在买了itunes最好的宣传之后,基本上就是听天由命了,秦己是新人没有让人看了名字就放心去买的金字招牌,就只能靠着30秒试听版本的抓耳度,以及用户购买后反馈的好评度来决定了,他们已经做到最好,剩下的就只能全靠秦己自己的了。
毕竟他们只是宣传团队,又不能挨家挨户拿枪逼着所有人去听秦己的新歌。
而电台那边,他们也签好了电台合约,这是除了数字商城以外,宣传的另一个重点,而且也是国内宣传团队不熟悉的一个领域,毕竟在国内电台算得上比较冷清的,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收听。
可美国却不同,这里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几乎每个人出行都离不开汽车,如此一来车载电台便也成了民众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歌手打榜有两种选择,一就是派台,把自己的新专辑发给电台DJ,然后他们按照自己的喜欢和观众的点播率去播放。
还有就是像秦己这样,选择跟电台签约,明码标价地让电台在哪些时间段播放多少次自己的新歌,这也是一般刚出道的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毕竟他们没有大牌歌星的人气,不会有人特意打电话到电台点自己的歌,他们更希望的是听电台听到自己歌曲的人,会有那么几个粉上自己。
不过像秦己这样签的全是黄金时段,次数也多,怕是没有几个人会下这种大手笔,毕竟成名歌手没有这么大的需要,新人歌手又没有这么多钱。
除此之外,各大流媒体平台的广告位,自然也是一个不落的买了个遍。
做了如此周全又浩大的准备活动,初来乍到的秦己在新专辑一经发行,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次主打的首单自然是轻快的电子舞曲《Aha!》,宣传团队和雷纳德的想法出奇的一致,这张专辑里面某些奇葩的歌曲还是算了,毕竟正常一点的歌曲倒也不少,一张专辑也不是所有的歌都需要打单的,真正能拿来做宣传火起来的也就几首而已。
所以像是《Why are you so fident(你为何这么**)》还有《Bitch i know(贱如我见)》这种类型的歌,看着是能拿出来宣传的吗?让秦己开心下放专辑里已经是极限了好嘛!
不过好在秦己出品,质量起码是有保障的,有了花了大价钱买下的广告宣传,以及精心剪辑出来的十分抓耳的试听版本,《Aha!》首周的下载便冲上了24名,而且热度深绿,形式一片大好。
这边的下载热度,在一些比较熟悉股市,习惯了红涨绿跌的人来说看起来是有一些怪的,除了比较具体的数值,热度榜还比较喜欢用深浅红绿来表示热度变化的趋势。
有点类似于警报的感觉,绿色代表着安全,红色代表着危险,而深浅则意味着情况的轻重,譬如深红就意味着你的热度正在大幅下降。
而公告牌上,《Aha!》也是势如破竹,空降到了37位,这对于一个新人歌手,尤其是一个外籍歌手来说,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绩。
不过做了这么多准备,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仅仅只是刚拉开了战役的序幕而已,要知道虽然电子舞曲不是榜单大热的主流,甚至有些冷门,但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大热的EDM单曲。
这种风格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十分抓耳但是不耐听,就像是璀璨的烟火一样,一下子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取得一个漂亮的成绩,但是后劲不足,火过之后火速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