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去想联络的事,学校那边来电话通知交论文的时间,我拿着三天后的飞机票启程回了英国。
走在伦敦街头,路边堆着前天刚下过的雪,行人裹着大衣,步幅悠闲地来往于街区,并没有因为过冷的天气而形色匆匆。街道上飘着烤面包和咖啡的香味,虽然很想买一杯边喝边往学校走,但实在不愿将手从衣兜里拿出来,何况我今天出门时把手套忘在了鞋柜上,直到下楼过了一条十字路口才发现,但也不愿意再回去拿。
公寓与学校之间不算远,徒步大概要走十五分钟,但街边形形色色的小店让这十几分钟的路变得格外有趣,偶尔可以停下来买一杯咖啡或一份早餐,非常方便。装着今天要交的论文报告,我加快了步伐,想着快点儿交完早点回公寓,顺便可以带回去足量的午餐和晚餐。
回来已经半个多月了,日子一直在不停的查资料、提交初稿和修改论文中渡过,不算忙,但也充实。最近做梦总会梦到席陌烨,醒了也不知道是梦还是清醒时的想念,我试图让自己把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不过效果并不大。最后只好放弃自我折磨,想就想去吧。
昨天晚上和齐骞通了电话,问我过年回不回去。我本来说好把这边的论文交完就回家,但现在又有点儿不想动。过年都是家里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饭,但现在我连家门都不能进,齐骞好歹有夏锐扬陪着,我呢?反正都是自己,在哪其实没差。
敲门进入教授的办公室,一群师兄师姐已经占了整个沙发,甚至办公桌都成了凳子。教授坐在椅子上听他们发表意见。见我进门,教授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并询问我在中国的假期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给您带了茶叶回来。”将文件袋放到桌子上,又从包里拿出几袋真空包装的茶叶,虽然相对于茶,欧洲人更容易接受奶茶,但这位老教授却对中国茶品情有独钟,“您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当然。谢谢你的茶,我很喜欢。”教授反复翻看着装茶的木雕盒子,脸上露出愉快的笑容,“快来和他们讨论一下,他们的主意让我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伊廷,你也来说说,看有什么好主意。”
“好几个月没看见你,你怎么只给教授带东西了,我们的呢?”
“怎么样,有什么有趣的事来分享一下。”
……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问话让我不知道应该先答谁的,每次这些人聚在一起话就特别多,好像被中国话亏的,非得说个痛快。简单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坐在沙发上的师兄挪了个空地儿给我坐。
“你们在说什么呢?”现在的我完全属于状况外。
“哦,这不年底了,咱们学校留学生部每年和E大的留学生不都有个联谊交流会吗?今年地点选在咱们这儿,正在商量着怎么办。”坐在桌子上的会长拿着本子,上面写着流程和大家的意见。
这种留学生的联谊会每年都有,通常也都是大家在一起认识一下,吃顿饭什么的。参与也是采用自愿的形式,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
“以前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吧。”我倒是觉得简单一点儿没什么不好,当然,这也可以被解释为懒人的通病。
“总像以前那样太没新意,我们主张开Party,这样比较自由一些。”Joe师姐抢过流程表,不知道在上面写着什么。
“场地呢?大冬天的部不至于露天开吧?”其中一个学长反对。学校每年会定期举行几次露天Party,不过基本都是在夏天。
“嗯,礼堂都是椅子,不适合跳舞。”坐在一边的Yolanda师姐也点头附和。
“那就篮球馆吧,如果能借到场地的话。”不露天,地方又足够的,我能想到的只有篮球场。
“这个主意不错。”Joe拍了我一下,“先去借,不行再想办法。”
说完场地,大家又开始讨论要准备什么食物和游戏。我对这些实在没什么兴趣,随便找了个理由便离开了。一般像这种联谊式的Party我都不太参加,有时候露个面打个招呼就算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厌烦这种喧闹的环境。不记得是听谁说的——热闹散去只会更冷清,还不如一直冷清。虽然这话有些偏激,但的确让我为自己找他一个不错的理由。
交完论文也没什么事,下半年的课程安排要到开学后才知道。天冷得我也不想出门,每天又恢复到了最早之前的生活——吃饭、睡觉、上网……只不过现在只有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