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品温如言_作者:书海沧生(123)

  俩孩子翻箱倒柜,摸索出了雨衣,含糊地披上了,就往外冲。

  “你们这是去哪儿?"远处,有些刺眼的车灯。

  那车缓行,停靠在离他们最近的树旁。

  定睛看来,黑暗中那轮廓竟是思莞。

  “停电了,吃点儿饭。”言希瞅了两眼车——“哟,温少,又把你爷爷的公车拿来私用了?”

  阿衡看了车,果真是刘秘书常用的那辆,笑了笑。

  思莞抬头,双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语气温醇,听不出qíng绪——“到哪儿,我开车送你们去吧。”

  言希摇头笑骂,你丫无照驾驶,老子还想多活几年。

  思莞也不qiáng留,淡笑,温和地望了二人一眼,踩了离合器。

  阿衡目送车离去,撩了撩雨衣的帽子,望向车内,这才发现副座上竟还坐着一个。

  身影像个女孩子,却又不似思尔。微微的自来卷发,俨然是……

  她心念一动,想起什么,看了言希一眼,见他神色并无变化,微微垂了头,稍稍放心。

  想着要找辆出租车,但雨太大,路上车辆极少,寻觅了一路,眼见着快到东寺门,也就作罢,只当饭前散步。

  “阿衡,东寺门门前有一个小店,做的面具很jīng致,一会儿,吃完饭,咱们买几个带回家玩。”言希兴致勃勃,指着不远处。

  阿衡眯眼,首先看到的还是古色古香的东寺门。东寺起先只是小佛堂,始建于清康熙时期,据传是当时还是四皇子的雍正帝主持修建,用作家中内眷供佛上香,当时,始建成,四皇子题名——“四凉斋”,众人问哪四凉,皇子云,痴,愚,惰,散,此四者,败坏心术,理应凉之;“四凉斋”前前后后修缮三次,初次于康熙中期,改名“四宝”,二次于雍正九年,再改,帝亲命名“四归”,三次,乾隆初年,新帝更,名“四全”,且扩修成寺,供奉俗家烟火。

  B市,最不缺的,就是皇亲国戚的东西,“四全寺”因位于市东,这才有了“东寺”的名头,其余,因建筑规模比不上其他残留的王府佛寺,烟火没发展起来,夜市却如火如荼。尤其是言希闹着要来的,这家据说家传了百年秘方的鲁家牛ròu面,更是有名。

  尽管是雨天,鲁家老店的生意依旧是爆满,而且,不少是外乡口音,大抵是来京旅游的,凑巧听了面店的胜名,来尝尝鲜。

  阿衡他们身旁的这桌便是如此,一帮年轻人,热热闹闹,普通话说得轻且快,多半来自江南一带。

  牛ròu面算是非常好吃了,阿衡咬了晶莹的面,又细细品了汤,微微皱眉——“言希,这个面,中药放得太多了。”

  “所以,叫滋补牛ròu面来着,你看招牌。”言希呼哧呼哧,不以为然。

  阿衡摇头——“中药入味滋补是极好的,但是,量忌多忌杂。如果是做面,勾汤头,少量参叶,杏仁,丁香,陈皮炒香,配着菌菇山药调味就行了,药xing温和,虽然不见得有什么高明的药效,但至少不伤脾胃。这牛ròu汤为了吊鲜,加了红豆蔻和chūn砂仁,红豆蔻散寒,chūn砂仁暖胃,二者都属热xing,放在一起入味本来就应该谨慎,这汤里却过了量……”

  言希小白,瞪大水灵灵的眼睛——“红豆蔻,chūn砂仁,毛?”

  邻桌的一行人却不知何时停了喧闹,安静起来,不多时,一个人笑了,捣捣身旁穿着白毛衣的少年——“飞白,这可把你比下去了,看见没,人外有人,下次别在师妹们面前这么傲了,要把她们吓坏了,回头儿,顾院长又骂你人小不长进。"

  一帮女孩子挤眉弄眼起来。

  被唤做飞白的那个少年倒也奇怪,穿着针织的白毛衣,纤尘不染,像是有洁癖的。

  他的嗓音极是冷清低沉,语句虽是南音的轻飘,却字字带着傲气,像极雪山上的坚冰,锐气bī人——“普通人都懂几分的医理,还要拿来跟我比个高低吗?”

  言希小声——“阿衡,他们说什么?”

  言希学过一阵子的江南方言,但是语速过快的,就应付不了了。

  阿衡淡哂——“没什么。”

  下意识又喝了一口汤,舌尖隐约品到一丝酸甘,笑了——“言希,这汤又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