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周周复始_作者:八月长安(17)

2018-04-17 八月长安

  “真没想到咱们校也有考上复旦的。”詹燕飞叹气。

  “有什么想不到的,就算是振华那么牛掰的学校,也有只上了本省三表院校的学生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沈青一昂头,和小表弟活脱脱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詹燕飞突然楞住了。

  小学毕业时候,最后的一场典礼,她和同学余周周在后台拥抱道别。

  她们都没能进入师大附中或者八中这样的好学校,打回原籍,或者说,打回原形。

  她不无遗憾地对对方说,你不去师大附中,可惜了。

  余周周是那么聪明耀眼的女孩子。

  总是有奇思妙想的余周周看着她,摇头,“有什么可惜的?”

  她永远记得眼前的女孩子亮亮的眼睛,里面仿佛有两簇热切的火苗,充满了她看不懂的希望。

  “又不是只有师大附中的学生才有出息,有什么了不起?”

  詹燕飞心里怅然,旋即拍拍她的肩,说,“我相信你。”

  小燕子已经敛翅收心,却还有别人不放弃飞翔的梦想。她遗憾于自己还没有激情燃烧过,就已经经历了一个世态炎凉的轮回。

  詹燕飞的童年,实在有点太残酷。

  仍然记得在她最最春风得意的年头,和余周周并肩坐在省展览馆的大舞台后方等待上场代表全省少先队员发言,那个女孩子突然问她,詹燕飞,你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她问了一个没有人问过自己的问题。

  大家往往都省略了询问的步骤,直接笑着说,小燕子长大了肯定能进中央电视台,当大明星,以后能上春晚!

  就像郑老师说的,大发展。

  詹燕飞自己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是个孩子,有那么一点内敛的骄傲,一点不曾暴露的虚荣心。她喜欢和省里的笑星歌星站在一起合影,喜欢别人眼里高高在上的大领导跟自己握手,和蔼可亲。更多的所谓理想,她并没有打算过。

  她渐渐长大,触角渐渐伸向全国。青少年基金会,全国青少年学联……她在这些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的组织中挂名做秘书长一类的职务——当然,秘书长有很多。

  原来中国像她一样的孩子有很多,张三父母双亡勤工俭学是感动全中国的十佳少先队员标兵,李四家境殷实耽美书斋曾经和美国大使同台对话,王五参演了六七部电影得过最佳新人奖。

  她实在不算什么。

  井里的蛤蟆,梦想太大,是罪过。

  从此之后,别人夸她以后是大明星,她都会深深低下头。

  这次,是真的在谦虚。

  所以当余周周问起,詹燕飞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个答案。

  小孩子能有多长远的眼光?

  詹燕飞却从一个问题里看穿了眼前繁花似锦的迷雾。

  她开始担心,这样的光芒,还能照耀多久。

  的确没有多久。

  《小红帽》改版。三个主持人,都长的太大了。她一夜之间脸上冒起了痘痘,本来就因为身材丰润发育较早,现在更是难以继续走可爱路线。童星要胖乎乎的天真劲儿,少女却一定要清秀瘦削,这中间的转型,却没有留给詹燕飞一丁点时间。

  詹燕飞拿着橡皮擦,使劲地抹掉自己记忆中所有关于这段时间的痕迹。她那样和蔼谦卑,同

  5、詹燕飞番外:小时了了(下) ...

  学们却仍然不放过幸灾乐祸的机会,好像一个个沉冤得雪了一般快乐。老师翻脸比翻书还快,好像纷纷成了颇有远见的诸葛亮,“我早就说过你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当初夸奖她前途无量的话,难道都是放屁?

  然而她最最无法接受的,是她自己妈妈的转变。

  她再也没有听到过那句“我们家燕燕……”,她妈妈看她的神情,就好像她从来就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孩。

  “和你爹一样,你们老詹家的种!”

  她和小时候一样乖巧地承受了一切,正如当年承受命运抛给她的沉重的机遇,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很多事情,她没有想起,并不代表忘记。

  那段记忆最后的一笔,却用橡皮擦怎么也擦不掉,清晰如昨日。

  她坐在小剧场里,郑博青正指导几个小主持人对串联词。第二天就是少年宫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重头戏。詹燕飞受妈妈的嘱托,来问郑老师能否给她活动到师大附中去——“就像当年她把你弄进师大附小一样,特招嘛,你们老师看在情面上怎么也应该帮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