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周周复始_作者:八月长安(21)

2018-04-17 八月长安

  然而余周周却没有问。她不知道为什么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微笑着说,你知道,那很好,你比我们都……都……

  她想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中心词。但是沈屾明白。

  似乎从出生那一刻起,沈屾要背负的一切已经注定了。究竟是因为她天生如此所以选择承担,还是因为必须承担所以才变成这副样子,这个问题就好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循环无止境。

  如果那天余周周真的问了,她会告诉她三个字,企图心。

  沈屾不知道这个词是不是自己发明的。不是目的,不是抱负,不是理想。

  只是企图。她最大的优点和最深的缺陷来源于同样的企图心。

  余周周是否还记得当自己说出“我必须考上振华”时候,她脸上无法掩饰的诧异?

  然而那个幸福的女孩永远不会懂得。沈屾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太多的“必须”。

  作者有话要说:具体的说明请大家看文案。

  沈屾这个番外是我个人极为喜欢的。上看起来有点沉重个,但是下绝对是个美好的故事。

  叶从,沈屾,山外青山人外人,原本天差地别的两个人。

  我说的美好,并不仅仅是指爱情。

  沈屾的(下)大家暂时别指望了。

  詹燕飞的(下)我其实也填完了,不过都要放在玛丽苏的再版稿中。我文案中解释的意思就是——

  感谢大家,玛丽苏的第一版貌似卖得差不多了,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如果不是你们,它也没有机会修正封面和排版以及错别字的杯具了。

  现在它要再版了,谢天谢地。

  不过按照合同和出版社要求,大部分番外都要收录到新版中。

  我明白,只能看上不能看下的郁闷。听我说完,不要生气。

  刚出版我就破了规矩在网上立刻放结局,盗文四处飞,还有人直接伸手跟我要txt,让我很囧。出版社一直很谅解,很宽容,所以这一次我没理由再让他们坐蜡了。

  不过还是争取到“放一半”的权利。

  不要声讨我是在逼迫你们买书。买了第一版或者已经买过VIP的朋友,我真心感谢,对于现在这种局面,其实解决方式很简单。

  某一天逛书店的时候,站在那儿翻一翻,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把所有的番外看完,然后,把它放回去,继续逛街。

  皆大欢喜,是不是?

  话说回来,我当然希望你头脑一热又买了新版(二熊被乱棍殴打脸朝下拖走)

  总之,我会陆续放上其他几个番外的上半部分。希望大家喜欢。

  7

  7、沈屾番外:山外青山人外人(下) ...

  沈屾的父亲是残疾人,儿时发高烧导致右耳失聪,年轻时候做工人,机器故障,又轧碎了右手三根手指。他和沈屾妈妈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经人介绍结婚,一年后,沈屾出生。

  然而事实情况又不仅仅是这样简单。他在八岁的时候随着沈屾的奶奶改嫁到了一个干部家庭,这种现在看来十分平常的事情,放在几十年前,必然是会引起一定范围的风波的。上一辈人的曲折辛酸沈屾不得而知,但是别人家在过年时候和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同处一室其乐融融的景象,沈屾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过。

  “爷爷”在和沈屾奶奶结婚前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长大后都在省委上班,公务员职务就像家族惯例代代流传,只有她父亲是个专门扶持残疾人的小工厂里面的小工人。

  沈屾不靠天不靠地不走后门不服输的个性,也许就是来自父亲。寄人篱下,要有自知之明,要划清界限。他右耳失聪,有很多话听不清楚,可是老街坊邻居都在说什么,想也想得出来。

  更何况,他眼睛是亮的,同父异母的所谓兄弟和姐妹的眼色,怎么会看不懂。

  爸爸常常对她说,你奶奶年轻时候的选择我没办法说什么,可是我要让别人知道,我什么都不图他们的。

  沈屾将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勾肩搭背交换名片的初中同学们被窗上自己呼出的白雾模糊得很不真实。互相利用才是那条正确的路,自己和父亲那样心怀孤勇独自上路,终究是要撞得头破血流的。

  “我说,你的车,是你自己的吗?”

  叶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想了想才回答:“朝我爸借了一部分钱,贷款买的。”

  沈屾点点头,不做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