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旧时光/玛丽苏病例报告_作者:八月长安(208)

2018-04-17 八月长安

  曾经余周周让辛锐自己先走,辛锐不同意;提议两个人留在班级里面自习直到人少了再出去乘车,辛锐也不同意。周周没有问过辛锐为什么喜欢站在站台上面无所事事地等待,虽然觉得好奇——留在教室自习才是辛锐的风格。

  这个问题憋了快一年,后来忽然就懂得了。初夏的晚上,两个人傻站在站牌下,什么都没有聊。周周已经神游到了外太空,忽然听见身边辛锐很满足地、像猫一样伸懒腰打哈欠的声音。

  “真好。”辛锐说。

  于是周周微笑地看着她,说:“是啊,真好。”

  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两个人在站台上面都没有提早上升旗的时候那段古怪的对话。辛锐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周周讲白天发生的事情,余周周安静地听。

  和过去相比,好像角色颠倒过来了。

  上车的时候有座位,她和辛锐的座位离得很远。余周周把头靠在脏兮兮的窗子上面,昏昏沉沉睁不开眼,暮色四合,外面深蓝色天幕下的景色已经变得如此模糊不清,她很困很累,却仍然固执地不肯睡觉。

  余周周每到颠簸的时候就会犯困,小时候总是被妈妈抱在怀里四处奔波,用一块叫做抱猴的布包包住,她哭闹不睡觉的时候,妈妈就会不停地颠着她,说宝宝乖,宝宝乖。

  然而在车上,就算再困,也一定要睁着眼睛看风景,哪怕同一条公车路线已经看了几百次。

  “反正回家也能睡觉,现在多看一点,就多,多占一点。”

  余周周还记得小周周当时一副赚大了的表情讲着莫名其妙的道理,还有妈妈听到之后噗嗤一乐说:“对,周周真聪明。”

  周周真聪明。

  余周周打了个哈欠,眼泪从眼角一滴滴渗出来。

  总要有一个人来责怪

  ˇ总要有一个人来责怪ˇ

  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到了目的地,余周周朝辛锐打了个招呼,先一步下车了。

  外婆家的楼下从她小学三年级开始聚集成了一片菜市场,很多教职工下班了都会到这里买菜回家做饭,每天早上和晚上这里都格外热闹。

  政府曾经很努力地想要把摊贩都挪进商场的底层,最终还是失败了,城管和摊贩的拉锯战持续了一年,市场战战兢兢地重归繁荣。小时候,余周周很喜欢吃楼下某家烧烤店的老奶奶烤的红薯片,所以每次远远地看见城管的车,她都会狂奔好几个街区帮老奶奶通风报信。

  老奶奶前年冬天去世了。她的儿子还在同一个地方烤羊肉串,可是余周周一次都没有吃过。

  周六日下午在家里面复习功课时,还会听到“刷排烟罩哩”和“荞麦皮嘞”的叫卖声,声音由远渐近,然后又慢慢走远。

  那个时候抬头看天,对面的老房子上方一片湛蓝。

  余婷婷和余玲玲都搬走了,大舅重新搬回来。倒也应了余玲玲妈妈的那句话,“他不是说儿女应该自己照顾老人嘛?那他倒是搬进来啊!”

  余周周也重新住回了外婆家。妈妈留下的那套房子没有被卖掉,闲置在海城小区,余周周整整一年没有回去过了。

  舅妈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柿子炒鸡蛋,豆角,青豆鸡丁。周周洗了手,就坐到桌边。

  “尝尝舅妈的青豆鸡丁。第一次做。”

  “好。”

  “别抱太大希望。”大舅说完,就被舅妈瞪了一眼。

  “我明白。”周周说,也被舅妈瞪了一眼。

  吃饭的时候彼此的话都不多,舅舅会说些工会里面的事情,舅妈也讲些办公室的是是非非,偶尔余周周会插句话,更多的时候是埋头吃饭,顺便发呆。

  舅妈不让余周周刷碗,于是她也从来不主动请缨。吃过饭后舅舅去看焦点访谈,余周周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

  振华的传统是不留作业,只是给学生定制很多练习册,大家私下也都会自己额外买很多自己中意的练习册,虽然大部分都没有时间做完。几乎已经没有人像初中的辛美香一样把自己买的练习册藏着掖着不让别人看见——连辛锐自己也不再这样了。考到振华来的人都是好学生,对这种幼稚伎俩心知肚明,何况就算秘籍人手一本又怎样,毕竟不是人人都是练武奇才。

  政治书摊开在明亮的护眼灯下,看着就有些反胃。余周周上政治课的时候直接睡过去了,靠着窗台,用左手撑住下巴,微微低着头,好像认真地看着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