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出门不可能不带丫鬟。她似乎极信任云苓,只要出门,十有八-九带上的都是云苓。
到了皇寺所在的山峰的山脚下,柳氏下了马车,没有选择被人抬上去,而是决定亲自爬台阶走上去。在一般情况下,像她这样的内宅妇人是不屑于抛头露面的,但去寺庙为长辈祈福就不同了,越是亲自爬山越能证明自己的诚心啊!云苓自然也跟着柳氏一起爬,周围还跟着十几个别的丫鬟婆子等。
再说那赖皮三的狐朋狗友中有一位名叫陈四的,他有一把力气,但就是太懒了,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他就整日招猫遛狗什么正经事不做,只有当实在吃不上饭了时,他才会去皇寺山脚下当几天挑夫。就是这么巧,陈四当初正好见过云苓女扮男装去找赖皮三,这次又被他瞧见了云苓陪柳氏爬山。
陈四立马就撂担子不干了,跑去找到了宝来的人,用这条消息换了几两银子使。
“云苓……柳氏……”边静玉神色莫名不知道想了些什么。他起身对宝来说:“这事你办得很好。但这事先到此为止,大哥的承安院里,不要插人进去,只管把我们的恒安院守好了。”他起身去找鲁氏。
鲁氏没料到边静玉会在这时过来,正拉着后院的一位姨娘一起看布料。那姨娘也乖觉,见边静玉来了,忙低眉敛目,一躬身就先离开了。鲁氏叫边静玉来自己跟前坐了,问:“怎么回来得这般早?”
边静玉哪回出门见沈二不聊尽兴了才回来啊!
边静玉没有理会鲁氏的打趣,一挥手叫鲁氏身边的大丫鬟都退了个干净,等屋子里只剩下他和鲁氏两个人了,他才认真地问:“娘,您觉得大嫂那人怎么样?她可还做了什么叫您生气的事情没有?”
鲁氏奇怪地看了边静玉一眼。柳氏和边静玉之间是需要避嫌的,他们两人按说没有交集,边静玉为何要问起柳氏?不过,鲁氏向来纵容边静玉,就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说:“除了她刚嫁过来时送我的衣服把我气到了,后来还真没有见她做过什么没有分寸的事情,到底是国公府里养出来的姑娘呢!”
边静玉示意鲁氏多说一点。
鲁氏便道:“就因为她很有分寸,我还想过,当初那衣服应当不是她故意要送的,估计是被身边亲近的人坑了,真以为我喜欢的就是那样的吧。她后来大约也知道衣服送错了,见着我时显出了几分尴尬。但我哪犯得着和她那样的年轻姑娘计较,反正我从不管承安院的事,就这么相安无事地处着吧。”
边静玉道:“前些日子,大嫂送我一方云河砚,莫不就是在对我们示好?”
柳氏刚嫁进边家时,在认亲礼上送给边静玉的礼物是一套文房四宝,只是最普通的那种文房四宝而已,寓意不错,但真不值多少银子,比着边静玉平时惯用的文房四宝差了很多,边静玉没必要委屈自己,领了柳氏的心意,却把她送的礼物束之高阁了。但前些天是边静玉十七岁的生辰,柳氏忽然通过边嘉玉的手送了他一方云河砚。这种砚台不损毫、宜发墨,颇受文人学士青睐,是砚台中的珍品!
云河砚并非是光有钱就能弄到的!边静玉相信这方云河砚肯定是柳氏嫁妆中压箱底的好东西了。但是,她却拿出来送于他了。边嘉玉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边嘉玉道:“你嫂子说,你在读书一事上最有灵气,这东西就你配使。”他说这话时,语气是非常骄傲的,显然对妻子表现出来的大气非常满意。
鲁氏不以为意地说:“她在这府里待久了,就该看明白了,世子就是一个守成的性子,你和世子相辅相成,伯府才能更进一步,所以她这当嫂子的不该薄待你。哦,孙姨娘仗着在先夫人跟前伺候过,以为自己能在柳氏面前有点面子,柳氏却仿佛是极厌恶她的,很不待见她,连带着也不待见大姑娘。”
安平伯有两位姨娘,一位姓孙,生了大姑娘,一位姓周,生了二姑娘。孙姨娘是原配夫人的陪嫁丫鬟。周姨娘原本是安平伯的通房,后来慢慢提上来的。刚刚陪着鲁氏一起看布料的人就是周姨娘。
鲁氏又说:“若说柳氏厌恶孙姨娘是因为她不喜妾侍,可她对周姨娘和二姑娘又不错。我瞧着倒像是孙姨娘做了什么事得罪过她一样。有些人啊,天生就不聪明,这孙姨娘当初还想笼络了世子和我打擂台呢,也不想想她是个什么身份!伯爷能让世子和奴才秧子亲近么?伯爷恨不得能把世子捧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