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眠于你心上_作者:米螺(64)

2018-04-12 米螺

  苏辛接过很多委托生意,也接触过很多人,有高官,有政客,也不乏明星艺人,但她却对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烦恼”没太多兴趣,相比起其他财源广进的“接单者”,她的收入只是平平,因为她发现许多有钱人的单子多半是无聊的,而当一个穷人千辛万苦凑到钱来申请委托的时候,那多半是走投无路的决定。

  人又是最坚强的生物,再多的逆境,总会想到办法去应对,这样的坚强在生活困顿的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来。

  所以,当这样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将全部希望交付给素未谋面,收钱办事,不讲感情的“接单着”身上,反而更能说明一点,这项委托难度不小。

  苏辛善于挑战,也更能注意到市井小人的悲欢喜怒。

  正因为这接地气的接单风格,苏辛才会学到这么多在外人看来是旁门左道,但在关键时刻远比琴棋书画更能保命防身的本领。

  苏辛这次假期中的第一笔生意来自一个叫宋志的男人,30岁,未婚,独自抚养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目前是某二线城市的一名工程师。

  女儿今年13岁,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是十几年前,被人遗弃在他常去的湖边柳林里的孤儿。

  宋志老家在一处山窝窝里,是贫农出身,靠着政策接济才勉强生活,全家人砸锅卖铁供出个大学生,结果这大学生一毕业不是先找工作养家糊口,反而直接捡了个拖油瓶回来。

  宋志父亲当天就被气晕了过去,醒过来后不吃不喝,放话说,除非宋志将这来路不明的女娃娃丢掉,否则他就干脆饿死渴死。

  这样的逼迫无疑会是有效的,宋志家人都认为宋志这下该妥协了。

  谁想得到,一向性情温吞,乖顺听话的孩子第一次选择了不妥协!而是直接简单收拾了几件行李之后,带上家里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几百块钱,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他,带着襁褓里的孤女,离家出走了。

  ……我见她第一眼,就认出她是谁的孩子了。

  ……她和她长得这么像,尤其是那双眼睛,透彻得像柳林湖里的水,映出我和她有过的美好岁月。

  宋志的委托信件写得比苏辛见过的任何一封都来得情意绵绵,苏辛是忍着鸡皮疙瘩看完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深情饱满的字句里,也藏了不少有效信息。

  比如,这个“她”。

  由于那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煽情比喻,苏辛见到徐清时,也仔细看过她的眼睛。

  可事实却是,那眼睛再是明亮透澈,眼底的沉重沧桑却如何也掩盖不住。

  徐清老了,也世故了,被繁华都市迷惑过,再是归隐在市井里,守着一间小小花店,也无法抹灭她曾经以身侍客,谋得生活的事实。

  “为什么要去找徐清?”

  暗门之后居然是一条和后廊平行的另一条廊道,苏辛和唐知眠一前一后在蜿蜒回转的廊道上走着,两人因为先前的不悦,一直没有说话,走出一段路后,倒是唐知眠打破了沉默。

  “秘密。”苏辛扬唇笑了笑,“唐知眠,人都是有秘密的,你不也是有很多秘密吗?”

  “嗯。”

  这坦诚得有些没劲,苏辛反问他:“那你又为什么安排小蚊子去套铁三?”

  不等唐知眠回答,苏辛立刻接话道:“噢,算了,你一定会是这也是秘密。”

  “铁三曾参与非法拳击被片区警方抓捕,逃逸途中杀死了一名警察,拿命警察是欧胜的哥哥。”

  “铁三被欧盛打败后,消失了很多年,近期突然出现,还肆无忌惮地在S市出没,显然是攀上一尊大佛了。”

  远离的所有嘈嚷的人声和喧闹的音乐,廊道里只有两人清浅的呼吸声。

  唐知眠语调不紧不慢,短短几句,已将多年的纠葛情仇尽数阐述。

  咦,交代得这么清楚?

  苏辛感到意外,比起唐知眠,她的闭口不提会不会显得太小气了?

  她斟酌半晌,尽量挑了些无关紧要的回答:“有人拜托我将徐清劝回去给他当老婆,我收了人家的钱,只好操心一下了。”

  唐知眠眸光微闪,依然是不疾不徐的语调:“进了唐氏,就不用做兼职了。”

  苏辛脚下一个趔趄,差点跌到!

  去你的兼职!

  这话要是被那些人听到,唐知眠是要被扎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