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一敲脑袋,似恍然大悟,“对,你瞧我这记性。”
李春波对后视镜里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杨阿姨,我一般去城南的朝阳寺,如果您方便,我可以找个时间带您去。”
杨女士一听这话,乐得合不拢嘴,这是李春波向跟她套近乎呢,也是对我中意的一种表现。
我听得出来,她们在有意无意地说给我听,但我却不以为然地腹诽道:人家大慈大悲的如来佛祖对众生一视同仁,可怜杨女士学了几年的佛法,怎么还这样嫌贫爱富,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呢?
不过,她应该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她的女儿,她这是把我当成摇钱树了,硬生生把我塞给一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男人,而对我还滴着鲜血的内心熟视无睹。
一路上,我紧闭牙关,由于头一直转向外侧,脖子都酸了,可我还是不想看李春波一眼。
他在千方百计地跟我搭着话,问我都有什么爱好,喜欢到哪些地方旅游,中意哪个牌子的手机等等。我有意无意地应着,实在不想深入聊什么。
坐在后排的李阿姨和杨女士也不像往常,抓着一个不管多么无聊的话题都聊得昏天暗地了,她们尽量保持着肃静,在特别关注着我们的对话,还不时地用眼神交流。
大概我和李春波成了一对,她们一定会高兴得彻夜难眠,可能这就是她们眼中的郎财女貌吧,这个财一定是财富的“财”。
到了玉泉寺,李春波下车殷勤地为我开车门,对此,我感到极其不适应,好像我已经是他的女人了似的。
玉泉寺并不大,因为人不多,院子里很寂静。见我们进门,一位穿着浅灰色素衣的年轻尼姑走出来,单手立于胸前,身体微向前倾,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几位施主里面请。”
我们一行人,随着她向前走,沿着矮林里一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路,转了弯,经过几间寮房,便是一间丈室,也就是法师接待客人的地方。
“施主,师父在等你们。”年轻的尼姑侧立一旁,略微抬头,对我们说。
看她面容清秀,也就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说话慢条斯理,眼似一潭静水,毫无波澜,我不禁心生崇敬,是什么让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舍弃花样年华,甘心归于这沉寂的寺院之中呢?
我有些纠结了,到底是应该为她放弃繁华世界而感到惋惜,还是应该为我在有苦有泪的凡尘中不断挣扎和求索而嘘唏呢?
或许是我还迷惑于红尘,注定继续在爱恨情仇的路上颠沛流离。
卷一 第43章 同病相怜
正当我跟随在她们后面即将进入丈室时,杨女士忽然站住,转身对我和李春波说:“我们是接着上次的茬,来听法师说法,你们就不用听了。”
李阿姨会意,对她侄子说:“春波啊,带小爱四处走走。”
然后两个人转身进了丈室,留下了我和李春波,几乎完全陌生的两个人,尴尬地四目相对。
我们在寺院里随意逛了逛,经过了用来念经和做一些活动的大殿,尼姑们用来打坐的禅堂,和供着几尊佛像的屋子。
每到一处,门口都放着功德箱,李春波都无一例外地向里面投了红票子。
到最后一个,他将手里的几张百元钞递给我,让我亲手放进去。
我摇头,“这怎么能行呢?佛祖心知肚明,你的功德我不能抢。”
“你亲手布施,也算功德一件。”李春波倒是很会找理由。
我接到钱,在投进功德箱的时候,嘴上说道:“阿弥陀佛,这是李春波施主的功德,我只是举手之劳,不算数的。”
他被我的这个举动逗笑了,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傻,不禁也笑起来,渐渐地,气氛好像没那么沉闷了。
寺院很小,很快就转完了,右侧是一片小银杏林,佛家把银杏看成圣树,有了它们,整个院子的确更加雅静。
林子的后面是一座矮山,从山上流下一股淙淙的泉水,虽然水流纤细,但常年温热,未曾间断,生生不息,故而得名“玉泉寺”。
我们在泉水旁边的石凳上坐下来,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山坡,感觉整个人都静止了,心不再像平日那样狂躁不安,别说,这真是个清心的好地方。
只可惜,一想到今天被骗到这里是来相亲,我就说什么都淡定不起来。杨女士和李阿姨简直太有才,寺庙是什么地方,居然用来相亲,亏她们想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