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就是因为苏白不说,以至于季不暖才会这样放肆。到了么子辰就躁动起来。老实说,苏白是没有当回事的,同在一个屋檐下,多迁就一些总是没有错,直到他自己坦白了,苏白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闹剧以后,苏白也想过不要答应季不暖的,两人也好好聚好散,你好我好大家好之类的。后来他发现,七年感情割舍不了,何况季不暖只是一时糊涂,他与自己在一起时向来都是好好的,而且苏白可以感受到,他们就算是真爱了。或许以前都是不成熟,而且顺风顺水,得到的比较容易。或许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重新了解彼此。正好苏白给了他一个机会:抓住了,就像从前一样,抓不住,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应天意了。
苏白是幻想着美好的,可能是他童话看多了,总觉得一切的结果都会是最完美的结局,像公主与王子一样幸福的生活;像小红帽与大灰狼一样,善恶有报。其实,结果也正是如此。季不暖也开了窍,也成熟了,毕竟7年感情,两个人和和睦睦,一直很好。都不过是小插曲,广告过后真的只会更精彩。互相理解,互相明白,一切都会是最初美好的开始,人生只如初见。
我说,时间不是良药,因为记忆虽会模糊,但不代表你可以当做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人长大后,不会像幼时一般记不住东西。一切都是我们不在意了,觉得毫无关系,没有什么大的必要,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就与自己妥协了,就选择了模糊。苏白人比较懒,季不暖感情白痴,他们选择模糊,他们选择了重来,这一切都是最恰当的安排,都是HE。
☆、第十一章
—— 我倾听别人的故事,我说着自己的故事,生活就是如此,人向来都是群居动物——
苏白是有一家书店,他自己爱当一个甩手掌柜,所以几乎书店所有的事情都归副老板管,他只是没事在这儿呆着,看会闲书,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副老板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与苏白关系甚好,大学同学,同窗之情自是笃深。苏白信得过他,也不怕他卷钱走了,他知道东篱那个人的性子,很适合做种事情,而当事人自己也十分乐意,当一个副老板,还有人给开工资,虽是算给别人打工,可是这种感觉就是不一样,说起来更像是一个当权者,其实他就是一个当权者。
算起来,苏白在苏家住着也有半个月了,自己身体恢复的还好,就过来书店看看。
“不休”书店一直很火,倒不是因为它很便宜,相反却很贵。它主要吸引人的是装修和服务。装修所带给人的一种氛围很是重要,尤其是这种知识界的氛围;而服务主要是注重细节,从书皮到送货上门没有一个环节是粗糙的,它精细的程度让每一位顾客都完美的成为了回头客。
说起来,“不休”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其他地方的一个小屋子,那个屋子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是“过来人”,一部分“未来佛”,他们的中间是有阻挡的,双方看不见,但是说话可以被听到。这种就好像是神父与信徒的对话,信徒过来求助神父,与神父说着自己心里面的琐事,而神父可以选择听着,也可以选择回答。有时候只有一方有人,有时候双方都会有人,但是他们彼此都是不相识的,没有人会知道你是谁,也不必却担心他是否会嘲笑你的故事,毕竟你选择了“未来佛”,佛是会包容你的。
苏白当初有了这个主意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有一段日子他总是占着“过来人”的位置,就一直恬不知耻的听别人说,他有时候会忍不住去笑,然后被对方听到后,从对面总是传来那种低低的抽噎,还有嘟囔“佛”的不满。这个时候,苏白就会利用它温柔的嗓音,去安慰那些生活中有些有了不愉快的人。那段日子,他过的很有意义。现在隐约记起的有一个思念儿子的老大爷,有一个高考忧虑的小女孩,有一个抱怨家庭琐碎的阿姨,有一个想要自杀的男孩……
如今,苏白回到了他的书店,他去了那个房间,这一次,他选择作为“未来佛”。他不知道去说些什么,他觉得他也想体验一下这种感觉,他也想听一听别人的看法。
“未来佛”那个屋子与“过来人”的设计不同,“未来佛”里面有好多记事贴,上面都是一个个人写下的现在与未来,“过来人”那里的留言是会贴在公共部分,是为了让大家一起感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