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由着她握着自己的手,也笑道:“是我来迟了。些许礼物,不成敬意。”使个眼色,阿肖恭敬地奉上礼单。萧氏也不问带了什么,身边自有一个穿着体面的侍婢接了过来,只说:“还这样客气。”
今天的宴请只有郑琰一个客人,也就省了许多排座次的事情,也少了客人间的摩擦。
郑琰见过江阴大长公主,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起来身体确实有些弱,身上的气势却没有因此受到损害。很是平和地对江阴大长公主福了一福:“今日可是叨扰您了。”
江阴大长公主一叹,这丫头不好哄,一般人,看她这样,都是各种可怜各种担心各种慈爱……到了郑琰这里,她看到了平和与谨慎。庆林长公主说得对,这样的人,不好糊弄,也别想忽悠。
“我们家阿莹,才是劳烦你了呢。”江阴大长公主很快衡量完,和气地请郑琰入座。
庆林长公主很称职地活跃气氛:“到底是成了亲的人了,你与脩之如今都不常往我那里去了。”
郑琰道:“往常去了,还嫌烦呢。现在去了,阿宽就抱着我鬼哭神嚎地不肯松手,生怕先生拿了他去背书。”
庆林长公主道:“总是你有理,”指着郑琰对江阴大长公主道,“姑母不知道,这丫头,心眼儿最多,她做什么事儿,总能掰出个大道理来。”
江阴大长公主很满意侄女的引导话题,顺势道:“这是琅玡郡夫人的本事啊!我们阿莹,也是多亏了她呀!”
这就带入了正题,主人家举杯,萧氏尤其感念:“阿莹年轻,为东宫积秽所扰,幸得夫人相助!”
甭管郑琰的本意是什么,现在大家已经完全相信,是郑琰发现了东宫风水不好,然后破解了危局。估摸着再过个百八十年,一代新的话本传奇就多了这么一个题材,足以被后世各种改编借鉴了。
江阴大长公主也不提别的事情,只说感谢,又说:“日后阿莹还请多费心,你们年纪相仿,她更愿意听你的劝。至如我们这样的老骨头说的,她未必肯听。一切拜托。”
郑琰笑道:“公主郡主与太子妃骨肉血亲,岂有不听之理?我不过是尽陪伴之责,只望无人说我渎职就好。”
双方都在打哑谜,互相也猜得差不多,最后宾主尽欢,皆大欢喜。
待出得门来,郡主相送,庆林长公主邀郑琰同车而行。到了车上,跟郑琰细细说了她的看法:“这是在拉拢你呢,心也不要太实了。尽人事,听天命吧。阿莹的性子,做我外甥女的时候我喜欢,当我侄媳妇,就不是那么可意了。她若有分寸,还是可人,若失了分寸,天也救不了她。你、我,我们,都还是看一看太子吧。”
郑琰道:“我也喜欢她那份率真,能帮则帮。实在无奈,我家里还有个郎君要喂食,可顾不了她了。”
庆林长公主捏着她的脸:“你倒是什么都敢说。再几日,宫中有宴,到时候命妇云集,很有些假模假式的人在,你有个数儿。”
“?我怎么不知道?”
“你只知道喂脩之了,哪还有心知道这些啊?”这其实是她跑去看她皇帝哥,然后提的建议,“圣人想为太子、太子妃造势,想让群臣、让万民识得这两位,不单要让太子听政议政,还得让东宫表现出亲和来,日后才好办事不是?”
明白了,这是另一类的酒桌文化。
“什么宴啊?”郑琰好奇地问道。
“游湖,赏荷花。男女一道的,人可不少,到时候警醒点儿。我看有人要借机生事。”
“郎君们自是圣人作主、太子跟着了,夫人们……难道是太子妃?宫中妃子们呢?”
“所以要你当心呐。按说是贵妃,可她如今这个死样子,啧啧,难说。不晓得太子妃扛不扛得住!我也算是帮她了,她要是能压住了贵妃,各方都好说话,她的面子也扳了回来了。若是压不住,可不好说。”
郑琰道:“只怕不止贵妃呢,淑妃、贤妃,难道都服气?”说着,表情严肃了起来,“近来怕又要有风暴了,师母当心。”
庆林长公主很快领会:“你们也是。”
庆林长公主本是好意提醒郑琰,郑琰又反过来扩展了内容,本质乃是,庆林长公主让郑琰小心,徐莹即使做了太子妃,也有很多女人会给徐莹下套儿,不一定是东宫婢妾,更多的是来自外部。比如以前一直是女人里头一份的贵妃,即使消沉,只怕也不是那么易相与的。
郑琰的意思则是,除了贵妃还有其他的人不服气。更重要的是,这些女人背后的势力,不服气东宫。大家不甘心,弄倒了太子,便宜了萧令先,为人作嫁这种事情要是能甘心就怪了!反正已经搞过一个太子了,再搞一个,好像也不是不可以。世家真要拧成一股绳儿,就算有郑靖业肯出力辅佐,这个太子也未必很稳当就是了。如果太子太不稳,郑靖业说不定就会放弃掉这个人,转而寻求其他的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