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嘉有些焦躁地道:“帝师必须争取到,圣人不能长歪了!圣人第一不能无知,”说到这里就想到了徐莹,痛苦得脸都扭曲了,“不能被皇太后影响了;第二也不能叫世子家给教坏了!事到如今,难道世家子不会想影响圣人吗?”
一句话,说得众人紧张了起来。论人才储备,世家确是顶尖的,许多治学的大师都是出自世家。顾崇虽然不讨喜,作为国子监的头儿,他的学问也是全国数得上号的。与此相对的,寒门学子学问好的就少,郑党内部全国知名学者也就那么几个,还抽不开身。难道要让郑靖业赤膊上阵?
郑党犯愁的空档,已经有人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自从结了婚,顾益纯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做为一个挺标准的封建士大夫,他是非常关心皇帝的贤愚的,眼看皇帝还没有老师,他也坐不住了——这还是他老婆的侄孙,算是自家晚辈不是?小皇帝要教好,必须要有个好老师,不能迂腐也不能跟萧令先似的。
顾益纯眼珠子一转,跟庆林大长公主商议了起来:“圣人还是没有师傅么?”
“怎么?你有人选要推荐?”
“学问好、人品好的人不一定能教出好学生来,”顾益纯捻了捻胡须,“得是一个能够影响得了圣人的人,还得是能制得了皇太后的。否则前边教完了后边给拖后腿,还有什么用处?”
徐莹的政治智慧,不说也罢。
“你就痛快地说出来好了!”
“附耳过来——”
次日,庆林大长公主入宫看望徐莹,她们也听说了朝上的事情。两位对于和亲也是义愤填膺:“天朝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闻所未闻!”说得徐莹开心了,便说起一桩事来:“圣人不能如此绵软,得好好教啊!”
她是有预谋的,先哄得徐莹高兴了,再说:“胡乱弄个人来教圣人,娘子能放心吗?男人想的跟女人还是不一新的,娘子还有女儿,二娘究竟要看圣人不是?得教得圣人爱惜手足啊!”
说得徐莹非常动心,却又不知道怎么办好。
庆林大长公主此时才说出目的来“阿琰在圣人那里,娘子想传话也方便。”
庆林大长公主家里有个老狐狸,老狐狸说:自己不能教,难道不能让别人教吗?顾益纯的主意现在不给皇帝找老师也行,你得先启蒙吧?皇太后那里不是有郑琰吗?没有帝师的称号,当个启蒙老师总是可以的。徐莹的城府比不上郑琰,她又信任郑琰,两人都是女性,很好沟通。郑琰一人克着皇太后与皇帝两头,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作为一个教了请多师弟和学生的人,顾益纯更了解教育。好人不一定能教出好学生来,教育是门技术活,对老师的要求很好。孩子越小越容易被影响,而郑琰在许多时候见识不次于男子,更重要的是遇到困难她有办法。再者,有郑琰的影响在,新君对泛郑氏集团的印象也会好,日后总要有几分香火情。
庆林大长公主说完推荐人选,便静等徐莹回话。徐莹不自觉地左手成拳抵到唇过,咬着左手拇指,庆林大长公主不禁莞尔。
徐莹咬着指甲,右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拍着女儿的稚嫩的背,心里盘算着。
庆林大长公主的提议很合徐莹的胃口,作为一个抱养了别人的儿子来当自己儿子、最后这个儿子还会继承所有财产的女人,徐莹最担心的就是萧复礼的成长问题。从萧令先的身上,她对朝臣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她甚至可以说,哪怕朝臣们认为萧复礼合格了,这个合格也不一定是她徐莹要的!
最先提出来要让新君真正能跟自己母女亲如一家的是郑琰而不是朝臣,他们是想海选,他们要的是国家的继承人,徐莹的需求是被放在第二位的。她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去改变。
徐莹知道,自己是不可能从朝臣手里抢过萧复礼的,这孩子是皇帝,他的舞台在哪里显而易见。她有一种直觉,即使是杞国公推荐了什么人做帝师,朝臣们答不答应还是两说呢,她虽是皇太后,但是朝上的许多事情她弄不明白!萧复礼一天天地长大,与她相处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她需要有一个人,这个人要有能力强化萧复礼对自己的感情。
郑琰正好,她懂朝廷上的事情,又能明白自己所想,过于的经历证明了,她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的。而且她有主意,很多不好办的事情落到她手里就能办成了。她是郑靖业的女儿,也会得到郑靖业的支持。
哪怕朝臣们不乐意,那也没关系,郑琰是女人,又用不着顶着“太傅”这个称谓。徐莹甚至可以越过朝廷,直接在内廷下令,在朝廷没了争出个一二三之前,萧复礼就天天到她的昭仁殿里来,名曰照顾,实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