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庆!
郑琰满意地道:“这样很好!”
池春华道:“那是,阿娘打扮的我呢,能不好么?”又说,“阿娘跟我穿的好像,好像我姐姐。”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郑琰咳嗽一声:“你又淘气。”
池宪很识时务地不对这两个女人作任何评论,只是调整了一下身上佩的小短剑。剑是被当作礼器使用的,时人比较尚武,民风很是彪悍,小孩子们身上有那么一两件“凶器”也不算什么——只要别捞太凶残的武器就行,狼牙棒必须不给带!
小孩子尚且如此,家长们更是盛妆,郑琰光过年的衣服就做了六套,其中有一套就与池春华身上穿的色彩颇为接近,做出来之后郑琰也乐了:这是母女装吗?本来这身衣服她也不算特别看好的,她更喜欢那套配宝蓝色短袄的,但是因为这一套跟女儿的衣服凑成对了,便很没节操地转而喜欢这一套了。
衣服做了许多,但是正旦的大日子,郑琰身上穿的并不是这六套衣服里面的任何一套。她得穿着国夫人的制服,这制服的颜色却一点也不红通通,而是紫色,配上全套的行头,很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徐莹的衣服比她的颜色还沉,用的是深青色,一点也不喜庆。
第四百零二章 入学
幸尔她们只要在几个正式的场合穿成这样,过了正旦朝贺,就可以不穿这么沉的颜色了。
每年的正旦流程都差不多,事情也都差不多,尤其是朝廷的新年,无非是大家上表庆贺,男人集体拜见皇帝、女人集体拜见皇太后,然后下个与民同乐的圣旨。新年三年不宵禁,如果天气允许,贵人们高兴,皇帝还可能登上宫城高大的城楼,冲各界群众挥手致意。
除此之外,不管是有官没官、有爵没爵的,新年都过得差不多。大家说着吉祥话,就连仇人见面眼睛也不红了。新年嘛,都想得个好彩头,连坏人如郑靖业都要全家团圆少挖几个坑。就算有什么事儿,也要等新年过了再说,对吧?如果谁在新年里给别人脸色看了,当心被记恨一辈子。咳咳,这样结下仇的人也不是没有。
郑琰的新年就是带着孩子四处拜年吃年酒,又在自家设宴请人吃酒。池府一条街上,就数池家势头最好,敦善睦邻也是应有之意。池家左边正是刚调回京在御林任职、当年被美色所惑救了池脩之一命的夏寔家,右边是新年被赐了宅的李神策。
李家原本聚族而居,李神策本人中二期绵绵无绝期,期间曾离家出走,所以他的妻子一直依族而居。如今他的官越做越大,又不离家出走了,儿子娶媳妇又给他生了孙子,人口越来越多,旧宅渐渐住不下。正好对狄事务上李神策是出了大力了的,郑靖业很好心地建议萧复礼给李神策赐宅。
李神策为人傲气,哪怕现在跟家族妥协了,还是不怎么招人喜欢,他喜欢的人也不多。然而与池氏夫妇关系却是不错的,郑琰下帖相邀,他也就携全家一起来了。因为比较熟,他到得也早,听说郑琰还请了夏寔,当即嘲笑道:“就是那个看人只看脸的夏寔?”
郑琰心说,大过年的,你积点儿口德吧,没看你老婆孩子脸都扭曲了吗?口上却道:“照你这么说,他该到北边儿去,去做那监军御史。必定无人敢冒功。”监军御史的一大职责就是在清点人头的时候进行监督。
李神策把脸一歪,他的夫人笑道:“都说韩国夫人善雅谑,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郑琰笑邀他们入内。因池脩之不在,池家孩子又小,李神策也是洒脱人,把手一挥道:“分开来座有什么趣儿?”
他妻子一看他又犯了痴病,嗔道:“客随主便,阿郑尚未处置,你又多嘴——还不知道夏将军家如何说呢?”
李神策撇嘴,低头看一看池宪:“让大郎迎他,他必听话。”
夏寔入京,最遗憾的就是:“怎么池长安赴司州了呢?”幸尔池脩之北上了,家里老婆孩子都还在,池家几个孩子更是采着父母的优点长,从小教养得又仔细,尤其池宪一副小大人的样儿,引得夏寔移不开眼来。池宪跟他行礼,他也呆呆跟着还礼,愣是没摆长辈的架子。
郑琰这种当皇帝老师的人,但凡有举止不对的地方,早被参了,风仪只有更好。只是那是人家的老婆了,夏寔颜控不假,心里早嘀咕了八百回:倒与池长安是一对璧人。却不好盯着郑琰下死力地去看。
李神策看不上他那个囧样儿,夏寔什么都好,虽然才干不是第一流的,也比寻常世家子弟实干很多,就只有这一条毛病非常不好!郑琰看李神策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李神策这个人其实也挺好猜的。于是一推女儿,让小萝莉跟李神策胡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