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陈昕也离婚了,因为她丈夫在外包养小三,最后小三怀孕了,他就和陈昕离婚,娶了那个小三。
离婚后,陈昕有一次喝醉,不经意中说出来,她是小三上位,没想到最后被小三上位,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和薛宇分手前,她就和这个男人暧昧不清,只是没找到机会和理由给薛宇挑明,就那么一直拖着。
直到薛宇先提出来分手。
之所以说那句话,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受到伤害的一方罢了。
薛宇淡淡的笑了笑,说:“其实我猜的八九不离十,只是不能确定而已,最后犹豫很久,还是选择先提出来分手,如果错了,那就对了,如果对了,那也是对了。”
我沉默。如果错了,那就到此为止了,骂名背负就好。如果对了,那就说明选择没错,对彼此都是一种解脱。
接到薛宇和韩梅的喜帖,我才想起这件往事来。听说陈昕离婚后,移居澳大利亚,而薛宇的前妻,嫁给了一个赌徒,输光了所有家产后,又离了婚。
倒是只有一年可活的薛宇,反而活的很好,陪韩梅去了很多地方。而距离他和前妻离婚,已经过去了四年。
薛宇常说,灾难这东西,接连不断地出现,才是这世界的常态。
就像通往幸福的路一样,蜿蜒曲折,我们想要拼命地往前走,就无暇顾及身后,哪怕错过了太多。
☆、下完这场雨
5.下完这场雨
我在等你,等下完这场雨,满城涓涤,伞下人在哭泣。远去的时光列车,满载念旧的皮箱。
如果可以,别下完这场雨,朝夕黄昏,拾取你的点滴。眼外朦胧的往昔,是我怀念的旋律。
作为一个艺术生,看什么都存在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很重要。什么话要用什么语调,也有讲究,比如平常的打招呼:您好和你好,前者表示对长辈或者前辈的尊重,后者就是朋友同事间的随意招呼。
不同的声调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啊。”作为附着在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时,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续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通常发声音变现象。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u等时,读作“呀”(ya)。
前一个音节末尾是u或者韵母是ao 时,读作“哇”(wa)。
还比如我们惊讶的时候,习惯用二声,受到惊吓的时候,习惯用四声。当然也不一定。
总的来说,艺术存在于我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需要用心发现。
后来我大学的一个舍友告诉我,其实表白也是一门艺术。
那个舍友叫三石(dan)。
他说:“什么性格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表白方式,比如性格直爽的人,喜欢一个人就会很干脆地告诉你‘我喜欢你’,然后展开追求;内向的人呢,不敢声张,就会在心里暗恋,然后拐弯抹角地显露一些;浪漫的人,会花点钱,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木讷的人,通常干巴巴一句‘我喜欢你’,然后站在原地,就像是和自己没关系的一样。所以说啊,性格决定的不只是人生,还有你幸福的程度啊。”
我愣住,说:“我勒个去,讲究还挺多哈。”
他翻翻白眼,说:“你以为呢,这都是我多年经验总结来的,相当靠谱。”
我心想,靠谱你个篮子,一个单身狗,说的头头是道,差点我就信了。
我说:“那你属于哪种表白类型的。”
他神秘一笑,说:“你猜。”
我猜你妹,二营长,老子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瞄准了轰他丫的。
其实想一想,也确实有几分道理。
表白这种事,就像治病,需要看准了对症下药,最好别抓错。在豪爽的女生面前,自然不能表现的拖拖拉拉;在温柔的女生面前,自然不能表现的蛮横;在文静的女生面前,自然不能表现的很吵闹。
特别是,在任何性格的女生面前,都不能表现的很粗俗,否则,注定你会被拉黑,单身到牢底坐穿。
大二的时候,三石看中了文学院的一个女生,叫林多多。
这姑娘平时安安静静,每天都从固定的小路经过,一成不变的皮卡丘小书包,里面满满都是书。一到周末,就在图书馆,从早上看到深夜。
三石观察良久,觉得时机成熟,准备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