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小夫妻日常_作者:于隐(343)

2018-04-10 于隐

  因为借给小军一万一,所以手里只有十四万。

  苏醒打算拿出十万买房子,剩下的四万还有别的用途。

  因为南方销售路线已经固定了,就是自家和周边人种水果,家里作坊生产,货拉到上海附近的一家彩印厂包装打码,然后由几个固定的大买家自己来拉货。

  南方市场他掌握得差不多,那个记者小李是北方人,他提议苏醒去北方也占据一个点,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得更大嘛。

  所以苏醒这回去北京可不只是打听买房子的事,还考察一下北京周边种水果的农户多不多。

  他现在只想从农户手里收水果,因为在北京自己种水果他可没经验,怕种不好。只要能收来水果,盖个作坊搞生产就行。至于找北京的彩印厂也容易,就是还得参加北京的展览会以及自己亲自去找销售路线。

  就因为这样,他和红梅才打算留四万块钱,因为得盖作坊和招工人,跑各种手续也要不少钱的。

  到了阳历八月十六,苏醒感觉考察得差不多了,就给红梅打电话。

  “红梅,我觉得可以在北京下手买房子了,因为这周边有不人人种葡萄,梨树更是多得数不清,种桃的虽然少些,但足够咱们收的数量。我觉得……可以在这里办个作坊了,哦不……现在不能叫作坊了,得说办个小厂子。小李说这样听着大气,别人一听作坊就感觉不正规,咱家要办的规模虽不大也可以叫厂子嘛,只不过叫小厂。”

  “又要着手办作坊……办厂子了,咱们留四万块钱够不够?”

  “我估算了一下,厂子不需弄多大,七八间屋子就行,租个稍偏一些的地方,主要是设施比较贵,加上各种费用可能不太够,但听说有些卖设备的厂可以延后几个月付款,只要等到秋季卖了货,钱也够了。对了,北京房价从低到高各种价格都有,二环比三环四环能贵好多呢,我也看不好,我觉得等我回家一起收拾收拾东西,咱们带孩子一起来,先租个地方住吧,房子可以慢慢买。”

  “房子都还没买,也没户口,就着急过去?”红梅怎么感觉心里不踏实呢。

  苏醒向来闯惯了,倒没觉得有啥不可以。

  “红梅,我都打听了,没有北京户口可以先交借读费上学,妞妞上幼儿园好像不需户口的,再说了,咱们现在手头紧,也没钱买户口呀。咱们租个房,送孩子上学的上学,上幼儿园的上幼儿园,咱俩一边看房子一边着手办作坊,不是挺好吗?”

  这么一听,确实没啥不行的,红梅咬了咬牙,“好,我听你的,你回家吧,咱们好好收拾一下家,这事还跟跟爹妈商量呢,也不知他们同不同意咱们住那么远去。”

  第三天苏醒到了家,和红梅一起来老屋子这里。

  方荷花和苏保国听说老大一家要去北京,当场懵了。

  在方荷花眼里,北京跟国外也差不了多少了。

  “咦,我听腊梅的意思,你们不是要去市里或省城么,想再多办几个作坊咱们省还容不下呀,非跑那么远的地方去?”

  苏保国也愠着脸,但没说话。

  方荷花又凝思道:“去那么远的地方有啥好的,吃也吃不惯,住也住不惯。我都听说过的,北方吃面食,睡炕床,你们受得了?”

  红梅拉着婆婆的手说:“妈,吃住倒是次要,那里也能买到大米吃,现在的房子都是自己设计装修不会弄炕床的,城里也没人弄炕,城里家家户户有暖气,还不需像咱家这边得生火烤火。我和苏醒打算去北京,一是为了办个厂子好打开北方的市场,二是为了孩子读书,到时候买北京的户口,孩子考名校的机会就大多了。”

  方荷花没话说了,老大两口子想打开北方市场,那是有野心想做大,又是为孩子考名校着想。比他们老两口看得高看得远,她又能说什么呢,尽管心里是不愿意的。

  苏保国一声没吭,他没理由反对,但心里到底是不舍得老大一家离开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考虑到大家有可能对几个孩子的年纪与名字搞不清楚,就发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哦,么么哒~

  红梅两个孩子:

  乐乐:苏成晖,1984年腊月二十三凌晨一点生, 阳历是1985年2月12日,七斤。

  妞妞:苏妍妍,1986年农历九月四号下午三点生,阳历是10月7日,六斤半。

  桂芝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