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小夫妻日常_作者:于隐(53)

2018-04-10 于隐

  苏醒停了自行车,推着和红梅走过去。远远就听见陈兰芝的声音,“你们把我家猪捆走了,墙也敲出个大窟隆,现在还要我家补上三百块钱,你们到底要多少才是个头啊!”

  计生站的人也恼了,“口水都说干了,你咋还想赖掉不交?国家都颁政策了,计划生育要紧抓!现在超生罚五百,只让你们补三百并不多。这年一过肯定还要罚更多,估计没个八百都不行。”

  同是计生站的另一个人说:“你别跟她扯这些,她不交就算了,等着年后吧,有她哭的时候。走走走,咱们走吧。”

  他们还真走了,与苏醒和红梅面对面碰上了。

  方卫华有些紧张,扯了扯陈兰芝,小声道:“我听说了,明年会罚得更多,要不咱们还是……”

  陈兰芝慌了,计生站的人这会子来催交难道也是担心来年要罚更多,他们的工作更难做?趁年底大家手里有点钱,所以他们想把今年超生的罚款都收齐?

  她哪猜得透计生站的人是怎么想的。见方卫华紧张,她也怕年后罚更多,只好进屋拿钱。

  方卫华接过钱追上了计生站的人,计生站的人收了钱,开了收据,走了。

  苏醒在旁瞧着都心疼,那可是三百块啊。

  “舅舅,你家这一下交三百,今年的收入交得差不多了吧?”

  方卫华苦着脸,“可不是,卖西瓜和卖花生总共有三百一十块钱,稻谷也拖了一板车去卖,卖个九十块钱。整整四百块钱,准备这几天去买辆自行车,攒到明年底再买台电视机,现在好了,剩下一百块钱啥也买不了。”

  红梅从礼品袋子里拿出卤猪耳朵,“小姑爹……舅舅别烦,先吃了猪耳朵再说。”

  “猪耳朵?不愧是我的大侄女又是我的大外甥媳妇,还记得我爱吃这玩意呢。”

  方卫华笑呵呵地接过猪耳朵,进厨房切条丝,一会儿就端出来吃了。

  陈兰芝抱着还不满周岁的小闺女,说:“红梅,‘醒大个’这几天有空吗,我家想买些砖把墙上那窟隆补上,否则过年多不好看。你小姑爹……哦不……你舅舅不会骑自行车,想借辆自行车去买砖都不行,拖板车去又太远了。”

  红梅明白了,“你们是想让苏醒从砖厂买些砖用自行车载过来是吧?苏醒腊月二十干活,这几天倒是有空。”

  苏醒拍着胸脯说,“这点事交给我办,你们放心,那个窟隆一百块砖足够了。”

  陈兰芝高兴地掏钱,“一百块砖十块钱够不?”

  苏醒连忙摆手,“舅妈,用不上!”

  陈兰芝硬是塞给苏醒,“多余的算劳苦费。”

  红梅笑了,“还要什么劳苦费。我婆婆还让我带十块钱过来呢,感谢小姑爹这个大媒人。”

  陈兰芝推却不要,红梅直接把钱放进了她闺女的小口袋里,她只好收了。

  方卫华和两个儿子在吃猪耳朵,还时不时过来往陈兰芝嘴里塞一点。他还摸摸陈兰芝怀里的小闺女,说:“要不是你,爹就能买上自行车了,明年也能看上电视了。有了你,咱家突然就啥都没有了。”

  “哈哈……,她可比什么自行车、电视机都值钱。”苏醒笑着说。

  红梅小两口与他们一家聊了近一个小时,然后再把礼品送到小舅舅家,在那儿也坐了半个小时。

  在回家的路上,红梅遇到挑货郎,赶紧让苏醒停下来。

  货担里东西还真不少,苏醒以为红梅要买她自己的东西,一直帮着给她看扎头的、擦脸的、洗头的等等。

  红梅却瞧着一个“连帽围巾”和一副劳动手套,她想买给婆婆。特别是这个“连帽围巾”十分好用,围巾和帽子连在一起,再冷戴上它也能御寒了。

  方荷花每次出门都是包个破了许多洞的毛巾,也没手套,这寒冬腊月的很难熬。

  一问价格,要两块钱,红梅爽快地掏钱。

  “红梅,这颜色不适合你,来那个紫色的或红色的吧。”

  “这是给妈的。”红梅说着又瞧上旁边一顶带毛的棉帽,给公公戴着应该不错,“老板,这顶帽子多少钱?”

  “两块九!”

  红梅一听,好贵啊,但这种帽子很像画上的军人戴的那种冬帽,看着都暖和。

  她又掏钱买这顶帽子,另外再买了一双劳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