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我对这篇感情很复杂。之前的整个寒假,我一直在写一部魔幻题材的长篇,却一直停留在开头,几乎算是整个寒假一直在重写中度过,其实《我们的世界》也是在那个时候当作调剂写的,这篇对我启发很大,同时也让我陷入了写作误区,这是后话。接着开学后,作为复健,我最终决定写一个热门题材,先积攒一波读者,于是有了养父子主题的《有余》(当然事实证明,就算写了个比较热的题材,也还是冷门233)。对于这篇的初衷我从不掩饰,同时这也是我纠结的源头。
我在想人为什么会产生创作的冲动,或者说我创作的冲动是什么,对于我,很多时候可以用表达欲来描述这种冲动,而我对《有余》没什么好表达的,很多读者说这篇感情细腻,其实都是我瞎鸡巴写的,全是瞎编的。虽说小说本来便是虚构的,是编造的,但《有余》的编造中好像又少了个我,然而我是必要的吗?这就牵扯到了《我们的世界》,我说的误区便是这个“我”,对于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思考清楚,但有一点我是确定的,那就是对于我来说,我最注重的是写作过程中我自身的感觉,《有余》没有让我感受到我的存在,所以从我作者的感觉角度看,这是一篇失败的作品。
其实上面说的那一段不完全属实。关于人物中的我,我一般是采用“体验派”风格去揣摩人物心思,也就是把自己当作他,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也曾多次下意识把“他”打成“我”,这跟我对这篇的感受相悖,再说真实,小人物和现代背景给《有余》以真实感,而不是我这个作者给了它真实感,我是这样觉得的。或许是《我们的世界》珠玉在前,首次第一人称的尝试大获成功,让我不敢轻易再去写相同体裁,以及无可避免地把《有余》跟《我们的世界》比较,《有余》完败,我很不爽。
最后简单说一下结尾吧。看似我是冲动完结,其实不然,故事进行到车站告别,已经迎来了全文最后的高潮,文中围绕的两个矛盾,余声与老余,余声与余宇,前者在跟后者的相处中已然释怀,后者也在车站告别章节中达成和解,往后的故事在完结章中也给出了一个结果,所以又回到了后记第一句话:我不承认烂尾。
坑很多,接下来写哪个还没想好,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很难。
谢谢大家一路追更,下篇有缘再见。
假装稀巴烂
2018.4.3
【耽美书斋将分享完结好看的言情小说以及耽美小说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耽美书斋https://www.dmshuzh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