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隐情,抓住范蠡拷问一番不就知道了!就让你去抓,三日之内,寡人要看到那对狗男女跪在寡人的面前,不然,你提头来见!”
勾践不信范蠡“消失”,文种会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可惜,这一次文种真的不知道自己多年的好友到底在哪里。
第36章 贱妾何聊生【修】
文种奉命在三日之内捉拿叛臣范蠡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朝野上下,群臣哗然。
当初吴王夫差来势汹汹,是这二人齐心协力忍辱负重地辅佐越王,最终力挽狂澜,现在越国翻身做霸王,众人都以为这二人当会封官加爵,前程一片大好。
这怎么才几日,就要落得个“叛臣”之名呢?
还是文种督的职。
吃瓜群众相聚一问,才知是范蠡带着越王的新夫人跑路了。这可不得了,不仅自己跑,连新夫人的旧相好也带着跑,可不是一番好戏?
说来说去,还不是三男一女之间的那点事儿,大家下朝之后又可以聚在一起聊八卦,哦不,聊国事。大家都很好奇,那施夫人到底是何许人也,将这些乱世枭雄一个个都迷得七荤八素的,真是仙女下凡吗?
也有那见过的,嘲笑那些凡夫俗子没见过世面:“你们懂什么,那施夫人,是神仙妃子也比不上的,娥眉皓首,琼脂玉鼻,是当世第一美人。”
也有人不信,反驳道:“你见过几个美人,便敢断然?”
那人被驳自然生气,回道:“坊间还流传有夫人的画像,我收了一幅,瞧之与真人相比,不及十分之一二,但也够堵住你们的嘴了!”随后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画像,那人摊开一看,果然不说话了。
一时间,西施的画像在吴越之地广为流传,可谓是洛阳纸贵。随之流传的,还有西施和吴越二王以及范蠡之间的各种故事。
故事越传越广,也越传越离谱,越离谱勾践越生气。
勾践越生气,文种就越着急。
且说他当日回府,下人就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并没有署名,他拆开一看,就知道这信是谁写的。
可不正是让他一番苦找的老友范蠡。
心中只有寥寥两行字:君当前往齐鲁另谋出路,继续侍奉越王必将有杀身之祸。
文种心中五味杂陈。
范蠡不只一次跟他隐晦的说过,勾践此人,只可共苦,不能同甘。但文种仍愿意相信自己和勾践这十数年来互相扶持的情谊。
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这十数年来,他们主仆二人一同度过了多少惊涛骇浪,哪一次危机不是一起携手度过的,现在越国刚刚吞并了吴国,隐有强大之势,正是百废待兴,需要齐心之时。
勾践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反目的。
文种将那封书信烧掉,开始部署抓捕范蠡的兵马。范蠡与西施的私情他不是没看出来,但君王就是君王,一个做臣子的,竟然想要与君王抢人,就不要怪他不顾朋友道义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他就应该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
他派人将越国翻了一遍,每一道城门关口都仔细核查,出乎意料地,他连范蠡的衣角都没有抓到。
更遑论西施、夫差等人,连当日看守夫差的十几个兵士都杳无音讯,好似人间蒸发。
三日之期一晃而过,文种什么都拿不出来,只能低着头跪在勾践面前请罪。
勾践认定这人和范蠡私通,现在这番做派不过是串通好了戏耍于他,就如同他们两个从前设计演戏让他去戏耍夫差一样。
“好好好!寡人的大夫可都是通天手段,光天化日之下,就可大变活人!”
“大王恕罪,是臣无能。臣猜测,范蠡知道大王会怪罪,早就走了水路离开越国之境,恐怕……只能派人去他国寻找。”
勾践已经全然不信任他了:“那就去找!如果找不到……你也就不必回来了。”
文种也下了决心,在范蠡和勾践之间,他早就做好了选择:“臣一定将罪臣范蠡带回。”
如此一旬,文种在奔波之间得了风寒,称病不朝。有人向勾践进言,大夫文种有不臣之心,乃是假意称病,实为暗中谋反。
勾践大怒,派人急宣文种觐见。
文种此时昏迷在床,管家代其谢罪婉拒,勾践疑心他是心虚,再加上范蠡潜逃之事一直未有半点结果,终于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