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乔在1997年曾凭《年华》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一提即中,因为此前他已经凭此片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即便因此刷新了获得该奖的最低年龄,也没得到多少异议。刘奇敦却对他悍然开炮,直言获奖是暗箱操作:
“《年华》只有编剧、女配角、原创电影音乐、美术指导、服装造型五项工作人员是香港居民,虽然有香港公司联合出品,但按规则无法参评金像奖,沈乔为了得奖,就让人跟我打电话,逼我修改评奖规则。”
“不只是金像奖,金马奖他也动过手脚,当年顾宁朝《日落》演得那么好,最后却输给一个刚出道的新人。他家里势力很强,不然他为什么约签在大陆的公司,在港台得奖却那么顺?”
“沈乔就是运气好,真论演技比他厉害的多了去了,怎么就他一个年纪轻轻就被捧那么高?他幸亏息影早,要是现在还在娱乐圈,指不定扑成什么样。”
……
料爆出的都是猛料,很快被推上了头条,而他评价沈乔那段更是被标好重点画上圈圈,获得特别关照。
《年华》不符合金像奖参评规则是真事,金像奖为《年华》改了规则也是真事。
但给刘奇敦打电话这事跟沈乔万万没关系。
他对评奖没多少了解,听说《年华》不能参评金像奖也没觉得多可惜,他们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没必要太在意这一次。
但聂梁在意。
他当年只是意外为什么金像奖忽然修改了规则,很多年之后才知道是聂梁动的手,但当时的聂梁于他真的仅仅只是个彼此认识的人。
但旁人不清楚内幕。
人人都知道沈乔曾经是巨星,是殿堂级的演员,但他们可以流利地背出他曾经获得哪些奖项,曾经合作过哪些导演演员,却未必看过他赖以安身立命的资本:他的电影。
而如果他的奖项被爆出是暗箱操作,那在这些跟风粉眼中,无异于人设崩塌!
沈乔没去看微博上的言论。他终于知道聂梁的目的,他想毁掉什么。
他要攻击的是那个年少成名,在神坛之上待了二十年之久的演员,告诉那些并没有看过他多少作品,只是因为他的奖项与声誉而盲目崇拜他的人:他的一切根本就不是他凭实力,所应该拿到的!
第四十八章 :
这件事要公关非常棘手。
爆料的是业内人士,地位还不低,说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黎萧能做的就是跟各大媒体营销号搞好关系,力求缩小影响。
这个时候用不得水军,引导舆论但凡露了一点痕迹基本就无法收场,上次贺璇事件通过大咖发声来洗白的公关方式这次也不适用,网上已经有阴谋论认为上次贺璇事件完全是通过关系强压真相,要是爆出买水军,指不定还要编出什么故事。
最好的方法就是冷处理,虽说可能时不时被拉出来遛一次,但沈乔的演技配不配得上他的名声早有定论,耗上几年应该也没什么影响。
但通过他对舆论的密切关注,事情发展必然不会乐观。
2015年天涯宝刀未老,知乎方兴未艾,沈乔出道四年合作的导演、演过的电影、得过的奖一个二个被八了个遍,得出的结论是他背后不仅有人,还可能涉及极大势力,恐怕是那位多年不红但资源逆天的女演员都比不过的强硬背景。
“第一部 电影就拿了威尼斯最佳男演员,第一次去柏林就赶上校长当评审团主席,郑耀国选他演《南山》还可以当是适合角色,但第二部电影就是好莱坞六大的冲奥电影还提名金球奖,你告诉我这是连环运气好?”
“有人说他是天才,但你真的看过他的电影吗?也许有人说他有电影演得不错,但以他合作的导演、演员演得不好才奇怪把?离了好导演好班底沈乔就只能拍烂片,具体参照《绝代双骄》。好演员片子再烂他都该是亮点,但《绝代双骄》里他唯一做的事就是陪其他演员一起为烂片事业添砖加瓦。”
“他不是天才,仅仅是个有点天赋运气又好的富二代。”
人总有一种矛盾的心里,拜金又仇富,前一天可能对你的贵公子富二代人设各种痴迷,后一天可能又义正辞严鄙视你靠背景上位。但你有再好的机会,再强的背景,没有实力支撑就算强行吹起来,也没人会信服。
他们把拿奖想得太简单,把封神也看得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