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姨就又不得不提起一段插曲。在最初得知以后不能再去挖黄芪时,安姨的情绪又有了一番波动——认为家里现在不种田、以后又不能挖黄芪、周天和周筱上了大学后也不再需要人来照顾,家里的这一点点活计刘玉凤一个人完全就能应付得过来,自己则成为了一个不被需要的人……越想越觉得有理,一个人生生钻进了牛角尖,在刘玉凤因黄芪的事急病后还没完全复原,也紧跟着病倒在了床上!
话说安姨身体真是好的没话说,来到周家多年几乎连感冒都不曾有过,如今生生被自己给自己憋出了病来。周海正和刘玉凤都不是粗心的人,很快发现安姨的不对劲儿,在几番的询问下终于了解到了原由,夫妇二人不禁即是哭笑不得又觉得心酸。后经几番的劝导和保证,安姨才又渐渐安下心来。
今晚说起话来,周天和周筱方知还有过这一段插曲。
“安姨,我们家里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起码能保证个衣食无忧还是没有问题。之前就跟您讲过,周家就是您以后一辈子的家!等将来您和爸爸、妈妈都老了,我就会给您三位养老,绝对不会不管您的!”这么多年下来,周天早已对安姨产生了深厚的亲情,不禁再一次的安慰起她来。
“安姨,您怎么又会产生这种想法?这么多年下来,您也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早已成为了这个家里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我们已经谁都离不开您了。您就放心吧!我和哥哥都会养您的老,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等哥哥将来成家有了孩子,您还得和妈妈一起给哥哥带孩子呢!所以说,您将来的任务可是艰巨的很,以后可不准再有这个想法啦!除非……嗯哼……除非您是想找个老伴儿了!嘻嘻……”周筱能够理解,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但从前造成的阴影在安姨心中还不能完全散去,以至内心仍是有些缺乏安全感。相信有了今天哥哥和自己的这番劝解后,起码在她的心理上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安慰,而自己最后的调侃也是为了能将一将她,好让她安下心来。
“小小,该打……又开始胡说八道!怎么和安姨开起玩笑来?”刘玉凤对周筱嗔斥道。
“谁……谁……谁说的!我……我……我怎么会……会想找老伴儿的!我……我保证以后都不会再乱想了……”听了周筱的调侃后,安姨的一张老脸瞬间爆红,老实人紧张得结结巴巴,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完整了!
众人怕安姨会更加的无措,连笑都忍着没敢出声!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众小栓子
这次杀年猪,候家只有程映秋和候双在周家的邀请下早早的到来。临近春节,候中华忙的连个休息日都没有,哪还有空余的时间来吃什么猪肉!
毕大叔家的所有壮劳力仍是最早到的那个。如今毕大叔家真可谓是人丁兴旺,好家伙,大小老少站在一起那叫一个壮观——大柱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栓子今年四岁,小儿子两岁,在第三代里行三,所以叫三栓子;二柱家也是两个儿子,大的三岁,在第三代里行二,叫二栓子,小的一岁,行五,五栓子;三柱目前有一个儿子,两岁,是四栓子,媳妇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四柱还在部队里,当年被周海正帮忙托关系去当兵后,到了快复原的时候又征求了周海正的意见,转为了志愿兵,如今虽然已经二十岁,不过还没有订婚,也算是毕大叔家最为晚婚的一个;五柱当年也是由周海正帮忙,在县城找了个地方学习家电维修,如今已学成手艺,打算过完年后在县城开店单干,就在前不久也已订了婚。
不算没有回来的四柱和三柱媳妇肚子里正揣着的那个,毕大叔家现有的人员加起来,已足足有十四口之多!周筱不得不慨叹毕家基因的强大,一水儿的男娃子,也不怪名字由上一代的五个“柱子”过渡到下一代还不知排到几号的“栓子”(周筱甚至为那将来排到十以后的栓子开始担心起名字来,“十一栓子”吗……感觉好诡异!)。的确,为这么多的娃儿起名字也确是个大工程,也真是够难为没读过书的毕大叔!
不过毕大叔家的日子这两年来过得倒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前三个柱子当年由周海正帮忙找了一个县城的工程队干活,几年下来也学到了不少的手艺,从去年开始哥三个开始自己包活儿干。先是在永兴村和周边的村子给相熟的人家盖房、砌墙等,由于手艺好、人又忠厚,很快就聚集了人气,揽到的活儿也来越来越多。挣到的钱哥三个平分,每年或多或少的还会孝敬毕大叔夫妇俩人点儿,媳妇们倒也没有异议,表现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