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底要秋收的时候,周家的杂物间里已被多达三十三麻袋的黄芪堆得满满当当。
周海正和周天的学校都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秋天的农忙假期,刘玉凤这时停止了采挖。秋收是检查一年劳动成果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全村基本上每家只要是有点劳动能力的成员就会全部出动,争取赶到秋雨来临之前把粮食收到仓里。
周家又开始了全家早出晚归的生活。没有机械化的帮助,一切都要靠人力来完成。周筱上一世就深知秋收的辛苦,看到父母累的连话都要说不出来的样子,就更坚定了劝说母亲将田包出去的决心。
周家的十五亩田在村里的人家算是少的,而周海正和刘玉凤也算是干活比较麻利的人,用了十天的时间,终于把粮食装进仓里,只等交完公粮,一年的农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结束。全家好好的休息了两天,剩下的三天假期,又是避着人挖黄芪。这时大部分的草基本都已枯黄,这为寻找黄芪也增加了难度。至多还能挖上十天左右,气温下降,土层一上冻也就挖不了了。
到了十月下旬,气温骤降。刘玉凤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上一歇了!周筱看到母亲皴裂的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酸涩的要命,为了这个家,为了一双儿女,母亲从没顾惜过自己,哪怕只是一点点!沉重的劳动到底有多么辛苦,这是靠多么精炼的语言也无法表达的一种坚忍,周筱不知道自己何能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周海正看到刘玉凤黑瘦的脸庞,也是一脸的疼惜,难得强势的不顾刘玉凤的反对,在接下来的这个冬天里杀了好几只老母鸡为其滋补,心疼的刘玉凤直跳脚。
☆、第十二章 卖黄芪
看着堆成山一样的四十七麻袋的黄芪,周海正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悄无声息给其卖出去。开始没想过会能挖到这么多,看来现在得要做个重新的估量才行。
夫妻两个经过几天的商量,最后确定了一个还算安全可行的方法——周母有个堂弟,是临省J省一个县城的百货商店的采购员,门路比较多。等学校放了寒假,周海正就去一趟J省,找他想想办法。
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要早上一些,周家腌上了一大缸的酸菜,还有一大缸的白萝卜、胡萝卜、芥菜疙瘩等,再把要冬储的白菜、萝卜、土豆等等都入了窖,接着又交了公粮,一年中的大事基本上也就算忙得差不多了。
周海正把葡萄树后来生长出来的不多的枝蔓修剪掉,把主茎埋在了厚厚的土层里,再把后园的苹果和梨树苗用谷草编的帘子都包了起来,以抵御将要到来的严寒。
刘玉凤终于可以有时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儿上,衲起好似永远都衲不完的鞋底。在周筱的坚持下,刘玉凤出乎意料的顺从了女儿的意见——同周筱一道用淘米水洗脸泡手。
“别说,还真是管用,这脸真的比以前白嫩了许多,手也细滑了些!”周筱在母亲坚持使用了N多天后的一次照镜子时的自自语中得到一个结论——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但周筱知道,如果让母亲用蛋清和面做面膜的话,母亲情愿把它做成了鸡蛋饼给一双儿女吃,也不要这所谓的美丽,这就是做为一位母亲的伟大!周筱在重回的这段时间里,几乎从母亲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感受到前世好多不曾用心去感受过的母爱,更加能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这些的感受,常常让她有控制不住想要流泪的冲动。
寒假刚开始的第二天,周海正就简单的收拾了行囊,带了两根黄芪的样品匆匆上路了。周筱知道这一行会非常辛苦,父亲需要先到县城,再从县城转车去到市里,然后再从市里转车到L省……中间不知要辗转多少趟车。而这个时候的交通实在不便,村里发往县城的班车只有一班,发车时间还不固定,而且有时还说停发就会停发。坐车的人也非常的多,有时甚至多到连外面的车顶上都会坐满了人。周筱算了一下,如果顺利的话,父亲三天后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不顺利,大概得要用上四五天才行。
家里剩下母子三人。周天在周海正走后,自动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职责,已经不再跑出去找人玩儿,连红军家一次都没有去过。每天会自觉帮刘玉凤烧火,在刘玉凤每次挑水时,都会跟在其身后,喋喋不休的嘱咐着刘玉凤要小心云云……还会自动监督周筱的学习,尽管这个“监督”对周筱来说实在没一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