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学子,为了能早些毕业,能早点挣上钱来养家胡口,基本上是没什么人会多花上三年的时间和金钱去读高中的,都是读完初中直接考中专、师范或是技校,念上两到三年,毕业回来就能端上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了!
所以,每年参加中考的考生就真正的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情况对于师资薄弱的一所农村的中学来说,能从这里考出去的学生实在是凤毛麟角,而这对于每一名学生的家长来说,也简直成为了一种奢望。
周海正虽然学识渊博,但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兼下初三的所有课程,只能尽量做到亲自带每年的毕业班。因为有许多孩子小学毕业后不会再继续念下去,所以到了初中后学生就少了很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也就有四十几个学生,这四十几个学生里还包括本村没有初中的外村的学生。
周海正也会在自习课上经常辅导一下学生除了他兼课以外的其它课程,如语文、几何等。其实自从周家条件转好后,周海正就已经开始不时的资助一些因家境困难而无力供读,但却比较知道刻苦的学生。因此,周海正得到了更多人,包括他的众多学生给予他的除了做为一名无私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以外的还有更多人格上的敬仰和尊重!
☆、第二十三章 三年后
今年的黄芪卖了五万五千八百六十块钱,除了给堂弟的两千块,加上商店也有两千五百多的收入,周家今年的收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春节的前夕周海正将又一大笔钱款存到银行为止,周家的存折上的数额已达到十二万七千元!
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周家的财富就已经积累到让许多人不敢想像的数目,但周家的每个人仍是秉承着低调的原则,波澜不惊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周筱的竹笛和二胡的技艺日渐精进,再也不用有被小华的奶奶找上门来抗议的担心!不过进步最属明显的还是毛笔字的技艺,虽然周筱喜欢极了怀素的狂草,不过现在仍是坚持着在练习着柳体,她想把底子打的更牢靠一些……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觉间又过了一个将近三年,已经来到一九八五年的五月。
就在两个月前,村里通上了电!
终于告别了煤油灯的年代,在周海正的计划里已经有了要购买电视机和电冰箱的打算!
这两年的黄芪还没有被外人发现,周家的财富又极巨增加了十几万。
早前在后园栽种的果树,在两年前就已如周海正所预料的那般挂了果,虽然只有零星的那么几个,但到了后一年就已是硕果挂满了枝头。十棵的苹果树再加上两棵的梨树,果实的总产量加到一起意想不到的惊人,听了周筱的建议后,周家在秋后把这些果子都装好放在了地窖里,到了春节前夕把一大部分吃不完的都拉到县城卖了个好价钱。
葡萄树因为打理的好,每年吃不完的也能卖上点钱。尽管以周家现在的实力可以不屑于这点小钱,不过用质朴的刘玉凤的话说就是——“不要不把这点小钱当回事,想想我们日子过得紧张的那些年,恨不得一分钱都要掰开了来花!不要小瞧这点小钱,至少这点小钱,也足够能帮到四五个需要帮助的孩子交付一年的学费!”
在周海正的影响下,刘玉凤觉得能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一个上学的梦想,可能就给了他们一个未来或者是一个无限光明的前途!
周筱已经八岁了,身高上仍比同龄的孩子矮上那么一截,显得一副娇娇弱弱的样子,发型已由原来的板寸改成了现在的学生头的样式,不过这种学生头也是在周筱强烈的要求下,经刘玉凤修剪改良后显得更加可爱又俏丽的而不太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种独特的样式。
衣着上,自从进入八岁后,周筱已不再任由刘玉凤给自己打扮成一副红灯笼或是绿柿子椒的样子。周家现在有着足够的条件打扮自家的小公主,秉着富养女儿的理念,刘玉凤只要在周筱不太出格的前提下,会由着她自己的意愿来装扮自己。不过周筱毕竟有着前世近四十年的审美阅历,她也没有追求品牌的嗜好,当然,目前环境下也没什么品牌让她可追。她可以达到花很少的钱把自己打扮得穿起来特舒服,让别人看起来会觉得更舒服的效果,当然这一能力也让全家人跟着受益。
就拿快到不惑的周海正来说,合体的衣着,恰到好处的细节修饰,让他显得越发儒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