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的高二8班_作者:华中岚虎(187)

2018-03-26 华中岚虎

  谢文娜家在庄子的西部,过了一条南北的大约10米宽的河沟就到了,她家正房是三间青砖瓦房,上面缮的还是那种两头翘的云瓦,瓦面上有些青绿,瓦缝间有的还长出了小草,随风摇曳……堂屋正门的混砖地面高于平地约三十厘米,很多地方已经磨得光滑,中堂是一幅“松鹤延年”发黄的卷轴画,两边附着对联,一副香案上陈列着牌位和供奉的物品,香烟缭绕……

  东边是四间平房,北面的一个小间是文磊姐姐的闺房,第二间对着门是书房,一张大的八仙桌子在正中,平时文磊姐姐偶尔在那里算些账目,更多的时候是六年级的文美和四年级的文杰在那里做作业。南面是用箔(秫秸编成)做成又用泥粉了的墙隔成了两间,最南边的那间是文娜和文美的卧室,平时的文杰有时候跑到文磊的房间去睡,有时跑到文娜的床上,倒很少老老实实地睡他自己的小床。剩下的那一间无疑是文杰的快乐小天地,满墙的奖状和写的大字,地上则是他摔胶泥做的士兵方阵,已经列了三队人马。

  西边也有四间,靠北的是两间老屋,墙体的下部是青条石,往上到及腰的高度砌的大青砖,再往上就是夯实了的土坯有一些麦秸露出来,房顶也是麦秸缮的。窗户用杨木做的已经朽烂,黑漆木门敞开着,谢文娜说因为底下的轴已经锈烂再开关门会掉下来就一直开着,里面现在不住人有几口囤粮食的大缸和一些杂物。田歌低头进去感到凉丝丝的好像进了空调房间,还看到山墙上的小窗那里有一窝安居的马蜂。谢文娜说这里面就是这样冬暖夏凉——因为墙体较厚,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这屋窗户少,向院外又没有大窗,寒冷的北风进不来……不过抬眼看到的就是土显得很脏,另外采光不是很好,庄上这样的土屋渐渐地没有人居住。有老人不想离开土屋,但家里人说您得顾及儿孙的脸面庄上人会骂我们虐待您,于是老人只好在儿孙们的哀求之下搬进了砖屋,倒是有的老人不如意了会故意搬到土屋里去住,不久他们就能得偿所愿,可是那样的家庭往往不怎么和睦。像庄南面赵寡妇的公婆不喜欢儿媳的神神道道,就搬到老院的土屋里去住,后来干脆咬咬牙花钱在南地里盖了两间砖屋以求眼不见心不烦……南面的两间实际上是棚子,早年用来养大牲口后来曾经养过鸭子,现在则栓了几只羊还堆了一些空缸——谢文磊说刚开始先少做些,看看市场再慢慢做大……

  南边的大半个院子堆了几只封着口的大缸,上面压了砖头。剩下的空地仍然很大,谢爷爷说这院一亩一,东西宽12米南北了是60米,庄上俺这院还算小的,东头谢知德家——就是明治家的接近三亩地呢!知德爷八十多了,是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很多事情都得他发话。知德爷看俺家劳力不足,让明治来帮俺文磊干厂子,虽然他们年龄相若,可那是爷爷辈的帮孙女,没人敢闲话……

  四周拉的土院墙,正面两间过堂,当中是大门,门东边有个石头墩子,西边是一个石臼,臼头在石窝里柄已经没了,现在上面垫了纸箱板做了固定的板凳。东间是厨房,墙已经熏得黑漆麻乌没了土的颜色,只有砖砌放碗的台子可以看到白晃晃的瓷砖,上面放着用来和面的大砂盆,下面是码放整齐的碗盘和大海碗。靠墙立了一张案板,向外的是刀痕累累凹下去的板面,灶台后面堆放着干树枝和玉米秸秆,旁边是带着柄有圆孔的长木匣子,邵小鱼向田歌说这个你肯定没见过,它叫做风箱——用来向锅底下鼓风旺火的,一会做饭的时候你试试?

  门口有半个麦秸垛,做饭的时候田歌见文美过来抽了两把用来生火,很管用!谢爷爷说这垛三年了,现在都是果树,麦地少见了,麦秸垛也少了。

  这儿的一切流露着古朴和乡土的气息,有的东西田歌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有的东西听爷爷奶奶描述过,但是她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亲手摸过。她对很多东西都感到新鲜和好奇,这也摸摸那也问问有些兴奋,谢文娜一家先是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这个漂亮女孩是来自大城市没见过“乡村世面”的地道城里人。

  谢文娜的爷爷六十来岁年纪,古铜色的脸庞,高高大大,很健实,也很健谈。奶奶是个佝偻着腰的小老太太,满脸的皱纹、花白的头发,眼神里的空洞和漠然让人感觉很难接近,见了她们只是点了点头,之后就一声不吭——要不是谢文娜告诉她们一个非常奇怪的缘由,她们还以为这是个聋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