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的高二8班_作者:华中岚虎(194)

2018-03-26 华中岚虎

  这最后的一处就是谢明治家。也是朝南的大门,没有过堂,普普通通的两扇黑漆木门,田歌注意到门楣上面的飞檐造型很古朴,一如寺庙或宫殿大门的风格。绕过“山河壮美”的瓷砖贴的照壁——后来听谢知德老人讲从前那里是清代的一个据称是郑板桥弟子所作的“竹林会友”壁画,□□的时候红卫兵说饮酒作乐是资产阶级腐化思想给铲掉了。进去可以看到这院子是够大,中间是一株老槐树,虬结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有鸟儿在飞来飞去,嬉闹或者吐哺,树荫覆盖了很大一片地方,站在树下让人感到一份阴凉和雅静。树的周围土地被踏实了,地面却有些发亮,显见经常有人在树下走动或者练功——田歌见过公园里练太极的老人常站的地方就是这样子。院子的各处有一些花或树,还有竹制的躺椅,水井边的鱼池和洗衣机,一切流露出主人的随意和舒适。堂屋是一溜古色古香的砖木建筑,飞檐琉璃瓦面……小青砖砌就白灰抹了砖缝的墙体下部有一些渍痕,木制的窗户镂刻着祥云和各种各样的花纹,这样的房子大家并不陌生——古装的电影电视剧里很常见,但是出现在这乡间就让人觉得难能可贵。正堂有两幅字很显眼写的是“恪守”、“非攻”,可能是谢氏的祖训。在热情的明治和明功两兄弟的引领下,大家见到了谢知德老人,老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给人一种老中医(邵小鱼说)或者世外高人(田歌认为)的印象。老人睡的是硬木床,周围的四壁上没有任何的字画、装饰,很是朴素,地上放着一柄石锁,谢明功说这是爷爷早年练功用的,后来用握力器还有哑铃,现在是什么也不让他动了,以免有意外。

  几个人在谢明治家呆的时间最长,谢知德老人聊到一些从前的掌故,田歌她们听得津津有味:这庄上人人有地,族仓里有存粮,族地的收入大部分用来扩修祠堂、修葺寨墙、铺路挖沟,因而自古“庄无千金之子,亦无饥馑冻饿之家”,庄东曾有早清时期本县县太爷手植的千株桃树和一块碑碣,东书“桃源”,路向南拐一下进入桃林再向西,碑的背面(西面)写的是“谢园”,桃林早已经不在,碑也佚失无存……老人颤巍巍地从柳条箱中取出了一件古旧、千缝百衲的上衣,几个女生接过来,很粗糙的纤维布料,一块一块的补丁,有的布块上写着好像是“民”字……大家正在揣测这件衣服来历的时候,老人娓娓道来:这是解放前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谢振彪老人带领全村村民抗击土匪、抵御水患、共渡饥荒……兢兢业业四十年,全村村民还有周围受惠于谢家的乡邻每家献出一块自家做衣服的剩布缝制的“千家衣”,会写字的就在布块上写个“民”字……日伪时期,谢振彪老人不愿出任十里八乡的维持会长被小鬼子吊死在县城门楼,临走之前叮咛保存这件衣服不要随他入土以作后人之警!谢家声老人被民兵带走之前也拒绝穿这件衣服,说这衣服是警醒后人的不是穿着荣耀、索恩的……言谈之间老人神情骄傲、激动。聊到后来也流露出对时代进步的感慨,比如明治说他在屋里上网,他每次从屋里出来就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见解,自己到他屋里却没见到有什么网连蜘蛛网也没有!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看一个很多台的电视,还可以让人家看他的电视,真是先进……和对一些现象的不满,比如赵秀英(赵寡妇)的坑蒙拐骗,开始我看她用来谋生也就没横加干涉,谁知道她后来害人,现在想管管不了了因为很多村民信她,我明知她不对却不能逆民心而行……如果不是因为明治提醒着还要到文娜家商量些事情,她们也许会一直听下去。

  路上,谢明治说爷爷年纪大了,有外人来就喜欢讲一些陈年旧事,炫耀家族的荣光……邵小鱼问老人真的很守旧吗?你是因为族规不能上大学吗?谢明治有些愕然,说怎么会?你们是说计划生育的事?我们谢姓是有祖训家得有男丁,但我们是蒙古族民族政策不限制少数民族生育!外家谢是汉族……我没上大学是因为我成绩一般,没考够分数又不想复读……

  回到谢文娜家正好是八点,大家一起讨论咸菜质量的问题。田歌不时地打电话询问一下东方莹的意见,有时候就一直开着机子到免提让东方莹听着,谢爷爷问那得多少电话费?田歌说是内网一月只交5元钱想打多少都可以,谢爷爷和谢奶奶一脸的不相信……有那么便宜的事?第二天提到这事还对谢文娜说你同学真好,言语中有心疼钱的意思也有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