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院师生记事簿_作者:-泊岸边【CP完结】(20)

2018-03-25 -泊岸边

  陆夕寒发现她来,把占座的笔记本收了起来,林雪阳在他耳边低声道,

  “你怎么让他坐旁边?”

  陆夕寒不知道他俩发生了什么,不解道,“怎么了?”

  林雪阳撇撇嘴,没说话。

  然而陆夕寒很快就没功夫去纠结这件事了,因为顾柏时拿着书走了进来,他一下子坐正了身体。

  顾柏时一走进教室,就看到第一排一张灿若梨花的笑脸,清澈的大眼睛盛满了天真的快乐,小巧的虎牙晾在外面也不怕着凉,这小孩正托着腮,笑眯眯喊道,

  “顾老师早上好!”

  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会在大清早看到这样灿烂的笑容而无动于衷,顾柏时柔和了目光,嘴角微微牵起,向他点头回应。

  本来有些嘈杂的教室安静了下来,顾柏时准备打开多媒体设备,此时门外却有人喊他,是在隔壁班上课的老教授。

  他走下讲台,将手里的U盘递给陆夕寒,轻声道,“帮我打开,在第一个文件夹里。”

  陆夕寒愣着接过U盘,顾柏时已经出去和老教授说话去了,他才后知后觉的高兴起来,赶紧上讲台帮顾柏时打开电脑,点开了他说的PPT。

  陆夕寒回到座位的时候,和林雪阳说了声让他坐在最外面,林雪阳不情不愿的往里面挪了一个位置,坐在了杜昊成的旁边。

  杜昊成自始至终没有理会她,只是看了眼门外的顾柏时。

  古老的鉴灵钟发出悠扬清鸣,顾柏时告别老教授,转身走进教室。

  顾柏时讲课从不照本宣科的念PPT,而是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新闻案例,让枯燥的理论也变得生动详实,他并不赞成学生一味记笔记,所有学生都沉浸在他精彩的讲解中,就连陆夕寒,也十分专注的听着,早忘了之前要悄悄拍照的想法。

  顾柏时在提到新闻价值时,突然点了陆夕寒的名。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

  陆夕寒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这个问题实在太宽泛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顾柏时正看着他,这让他紧张非常,花了两秒才整理好思路,

  “按照陈力丹教授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他按照记忆里大一学的新闻学概论先说了概念,然后再分开讲解新闻价值的十大要素。

  陆夕寒一紧张就容易话多,最后甚至还举了个例子,不少同学都在交头接耳,顾柏时并没有打断,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些许鼓励。

  等陆夕寒说完坐下,终于感觉心脏回到原处蹦跶,可他猛然发现自己起码说了一分多钟,顿时低头耷拉下耳朵,尴尬到奶奶家了!

  顾柏时仍然站在他面前,低沉的声音自上方传来,如金钟玉磬般悦耳,

  “这是你们大一学的基础理论内容,或许很多人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背下来,考后就全部忘记,但这些基础理论,无论以后是读研还是进入媒体工作,都不可或缺。”

  陆夕寒忘了之后顾柏时还讲了什么,只知道自己又抬起头,飘飘然的视线追着顾柏时而去了,第一节课课间,他还自告奋勇的去帮顾柏时接了热水。

  最后下课前顾柏时布置了一篇指定内容消息写作,要求800字内,众人长舒一口气,比起严筱,顾柏时的作业可以说是和风细雨。

  自那天上完顾柏时的课后,陆夕寒就一心扑进了图书馆,狂补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书籍,其学习之专注刻苦,连杜昊成都自愧弗如。

  不久,陆夕寒和林雪阳在镜心浪潮接了第一个采访任务。浪潮现任主编张彬凯是新闻院大三的学长,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古板严肃。张彬凯决定做一个校内名人专栏,专门采访文华大学的名人,老师或学生都可以。

  第一期专栏采访对象是沈枝秋,文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是知乎问题“文华大学有哪些值得听的公选课”中被推荐最多的老师。

  陆夕寒和林雪阳带着采访设备见到沈枝秋教授的时候,都有些不敢置信。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沈枝秋的个人资料,明明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却看着只有40多岁。

  沈教授穿着素雅,略带岁月痕迹的面庞依旧看得出年轻时的淑雅秀丽,她目光和善的看着两个年轻的学生,没有一丝教授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