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少爷眼里她的知识水平更为堪忧,普通小厮是没有读书的机会的,基本上除了几个少爷小姐眼前的,都是文盲。林殊之前也是在公子跟前伺候茶水的,没机会学些什么。
所以,她被文盲得有理有据。
三少爷教四少爷的时候便让她在一旁看着,林殊对这些策论啊经义啊毫无兴趣,彻底发挥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精髓,走马观花地看着,不知道被敲了几回脑袋。
最后公子也不逼她了,让她去后头随便找本书看。
林殊眼前一亮,忙不迭地滚过去了。
三少爷也知道他操之过急了,这人字还没认全就要她听课,的确为难了些。
只是要他教这傻小子识字,又实在难为他自己。索性不管了,专心教起四少爷来。
林殊从书架上取出一册一册的书,翻两页便放回去了。公子博学,每本书上都有许多注析。可惜都是些生涩难懂的,林殊没有兴趣。
蹲在地上找找最下面那层,却意外地看到了几本话本,一打开,竟然也有注记!
比方说那文段是对相府小姐的外貌描写,注析就是“如此样貌南辕北辙之人,平生未见”。
又比如说描写书生复杂心理之时,注析就是,“若汝省下此等做梦光阴,儿孙遍地矣”。
再比方说描写小姐为书生自挂东南枝时,便批道,“恐明年携新妇为卿上坟。”
林殊看得津津有味,差点笑出声来。偷偷看一眼公子,发现他正认真地教着四少爷,侧脸一如既往的俊朗。林殊便安下心来,继续看着话本。
最底层可是一长长的一排呢,没想到公子竟然有这种爱好。不过可惜的是公子只注析了几本,并不是一长排都写了。
四少爷直到吃晚膳才走。
林殊看得入神了没有发现,蹲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无声地笑上一笑。
三少爷瞥了那书壳一眼便知道是什么书了,也不恼,那些注析是他早几年无聊之时所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只是有些意外林殊竟然都看懂了,虽然是才子佳人的通俗话本,但是里面的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吃晚膳时,三少爷问了出来,“阿呆可都看懂了这些字?”
林殊便道,“平日里看公子写多了,自然就认得了一些。”
三少爷自然是不信她这套说辞的。但也只是看了她一会儿,没有再问下去了。
林殊松了一口气 。
好处也是有的,就是终于不把她当做文盲来看了,每日四少爷来,便叫她一边看书去。
胖胖的四少爷对这个三哥的伴读是很有好感的,因为每次叫她旁听,被骂的就不会是他了。所以他对林殊的离开表示十分不开心。
这一日送走四少爷后,公子站在书桌前开始练起了字。
林殊刚把话本放回去就听到三少爷叫她,忙绕到前头去。
“阿呆,你觉得自己笨么?”三少爷开口就是一句。
林殊一听愣住了,这算啥?
看着三少爷,林殊有点懵,“还……还不算吧。”
“不但不傻,还有一点小聪明。”
三少爷第一次肯定了她的智商,让林殊有些受宠若惊。
“但是,还不够聪明。”三少爷话锋一转,“你可知有时候,小聪明甚至还比不上天资愚钝的?”
林殊一个激灵,暗道三公子果然是要秋后算账。
“在比你聪明许多的人面前,还是收敛起来为好。”
林殊心知他在说她磕头那事,有些臊得慌,微微红了脸,呐呐地开口,“公子教训的是……”
三少爷又道,“阿呆可是好奇那人是谁?”
林殊点点头。
三公子看着她,一字一句道,“万般不可招惹之人。”
林殊除了点头也不能有其它反应了。只是心下有些吃惊,公子的母亲是国公府出身,父亲乃正二品大员,又有一个贵妃姐姐,可谓身份尊贵得不得了,却对一人如此忌惮……而且,还得叫他老师。
那位季大人是什么来头?
公子见这小子知错了,也没为难她,不过该罚还是得罚,拿了本《辞海》放在了她面前,表示他不急着要,让她慢慢抄。
林殊:……
公子你还是打我吧。
作者有话要说:
☆、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