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人了,要学会圆滑一点,不然以后工作了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当时荔枝没往心里去,在第二家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替同事打抱不平,心里不服就嘴上反驳的臭毛病,虽然不知道到底哪句话得罪了老板,但是从下场来看……说起来虽然都是为公司发展鸣冤,可公司是老板的公司,哪里轮得到荔枝这样的小豆芽来瞎起哄?
哎,算了。本就是江湖小喽啰,哪来这路见不平的毛病。
毕业后的荔枝在工作上是这般不讨老板的欢心。回想自己的象牙塔生活,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傲人成绩,荔枝感觉自己的确不太上进,又太随遇而安,溜须拍马的事又做不上手。原来想要的理想生活,看来是难以奋斗出来了。除非,玛丽苏的主角光环突然落到了荔枝头上,或者是突然中了巨额彩票。
呵呵,荔枝笑了,哪里会有这种事?
27岁的自己如今依然一事无成,工作做的一般,人际关系不会处理,男朋友也谈崩了……连自己的姓氏都是全中国人数最多的大姓,哎,简直就是普通到了尘埃里。
如今这股子低迷劲儿,被这街上的冷风吹的是更显凄凉了。
过年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来年继续努力吧。
“过年回江南么?”
还沉浸在惆怅中,荔枝的微信响了,若素发来的,估计这会子是忙完得空了。
若素是荔枝的初中同学,一起在江南长大,江南可不是什么大地方,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区,虽然地方小,但有工厂,有医院,有幼儿园,有小学,有中学,还有职业技校……什么都有,生活特别方便,生活在江南的人们都是祖祖辈辈在这,这事是荔枝读初中的时候才发觉的,那个时候荔枝认识了新老师和新同学,教物理的吴老师,第一堂课就是跟头次见面的学生们回忆过去,他指着班上一个叫马念念的女同学,说:“当年我还教过你妈妈,她那时候成绩不错。希望你能青出于蓝。”
没多久,教音乐的袁老师,也说她教过谁谁谁的爸爸。那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整个江南,就是第一代人过来之后,慢慢壮大的,厂里效益好到大家都不愿离开,外来的人要来江南的学校读书,还得上交额外的建校费,那个时候“江南子弟小学”、“江南子弟中学”可是景阳市教学质量靠前的。要不是荔枝高中离开江南去了市里最好的学校读书,荔枝应该以为整个江南就是整个世界了。
“当然回啊,这次过年可以呆久一点,不用回老家了。”
“我天,多少年了,你终于在江南过年了!”
荔枝老家在她现在工作的城市,也就是她读研的城市,老家是那种从市里出发也要坐车2个小时,再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的田园地。小时候的荔枝每逢过节过年,都要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李家湾陪爷爷奶奶,今年不回了,也是因为爸妈感情出了点问题,虽然没有到离婚的地步,但妈妈今年不想跟着爸爸回老家了。荔枝的外公外婆都在江南,所以今年荔枝可以陪外公外婆过年了。老人家肯定也是乐坏了,荔枝外公外婆有四个子女,荔枝妈妈排老二,是唯一的女儿,这嫁出去的女儿二十多年就没在家过过团圆年。
外婆家离荔枝家只有步行几分钟的路程,非常近。整个江南生活区,围着主要街道步行一圈,也就三四十分钟的样子,而这几十分钟的路程上,会路过荔枝幼儿园同学的家,小学同学的家,初中同学的家。每次回到江南,荔枝就有种归属感,虽然江南现在已无当年那般景气,但路上的一草一木,路边的一砖一瓦,都见证荔枝的成长,那楼下的卤粉店,一开就是二十几年,粉店的老夫妻现在变成老老夫妻了,米粉奶奶的背已经驼下去更多了,米粉爷爷的喊话声也没有从前洪亮了,但老两口还是每天坚持开门营业,每次荔枝要回江南了,第一个早晨是必定要下楼去嗦碗粉的。如果若素也在,她们就会嗦完粉之后围着江南散散步,一般节假日回来散一圈,就可以碰见很多同学。
说来也是厉害,米粉奶奶每次见着荔枝来嗦粉,都还记得荔枝是那个不放花生米的荔枝,若素是那个不放香菜的若素,要知道,大家可是一年半载的才回来一次啊。真的是厉害。
“上次见你,好像是半年前了,端午节的时候了吧。”荔枝努力回忆着上次见面的时间,一边问着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