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时宁的心里一片复杂,她承认自己对他的感情很矛盾,明明对他动心了,脑子却很清醒地警告自己不要相信这个来历不明又神秘的男人。
易禾煦直起身,翘着嘴角冷笑自嘲:“看来你不太相信我。”
她僵在原地,看着这个男人转身离开,蓦地问道:“你到底为什么会成为我的监护人?”
易禾煦步子一顿,眼睛里的情绪沉地深不见底,他没有回答,拉开门,径直离开。
温时宁的眼眶一红,她捂住眼睛,压抑着不断上涌的委屈和不解。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的宽容和宠溺,仿佛是一场假象,而刚刚冷漠至极的态度才是他真正的模样。
……
“阿宁,”穆木拍了拍温时宁的肩膀,担心道:“是不是有什么事?怎么一直在走神?”
她回神,故作轻松地笑笑:“没事。”
穆木没有多问,敲了敲正在讨论的委托信:“那这个画展你有什么意见?”
温时宁接过信纸,认真地又看了一遍。
知名青年油画家陈恒于三天前因脑瘤去世,她记得新闻和微博上都引起了很大的热议。他十九岁那年,也就是七年前,创作的作品《月夜》获得中国青年油画大奖赛金奖,并在新人展上进行展览,后来被收藏家以五十万高价买走,一炮而红。画风趋于成熟后,他也越来越出名,可以说是当代青年油画家里,处于顶尖地位的人物。
她歪头想了想,还是有些疑惑地问出口:“陈恒先生很出名,去世后一定会有相关人士为他举行画展作纪念,为什么他要多此一举地委托我们办画展?”
穆木一愣:“你这么说好像挺有道理。”
温时宁摸了摸鼻尖:“我就是好奇而已。既然客户要求我们来办,自然是要接受的。”
穆木还想说些什么,顾仁突然推开了那扇叫的严重的木门,喘着粗气,到客厅时抓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调到新闻台。
温时宁和穆木转头去看,一时震惊在原地。
顾仁平息了下呼吸,指着电视说道:“陈恒被爆抄袭,是一个小画廊向记者揭发的。据说被抄袭的人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众画家,叫杨绍文。”
穆木皱眉问道:“那个画廊为什么知道是抄袭?”
“这就是新闻的爆点,网络上已经吵翻天了,”顾仁说的兴致勃勃:“据画廊老板交代,杨绍文是他固定的油画来源,画廊大多都是卖给顾客的装饰画。他说两年前认识杨绍文时,他拿来卖的画,有三幅和陈恒的非常相似,一开始他也没在意,以为就是模仿,反正做的就是小本生意,哪在乎他是不是抄袭的。”
“据说那三幅画就是陈恒在得脑瘤的两年期间创作的,被称为死亡前的三部曲,其中那幅《油画里的三个少年》还入驻了国际青年画展,被认为是陈恒的巅峰之作,拍出三百万的高价。”
“画廊老板有幸参加画展看到那幅画时就觉得和杨绍文那幅画很像,后来在展览会上和陈恒见了面,试探地问起创作这幅画的时间,陈恒居然说是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创作完成的,而杨绍文那幅和他相似的画,在去年春天末尾的时候就拿来画廊了,他这才怀疑陈恒可能是抄袭者。”
温时宁觉得不对劲,开口问道:“他们两个认识吗?”
顾仁喝了口水,继续回答:“被人挖出来了,两人师从同门,是中国知名已逝油画大家孔老的弟子,两人认识十几年了。”
穆木抓狂得挠了挠脑袋,简直被气疯:“陈恒被指抄袭,他的画展怎么可能办得起来?”
“情况比你想象的还糟,”顾仁头疼地揉了揉额头:“杨绍文本人出来回应了,指出陈恒的死亡前的三部曲,都是抄袭他的,还拿出了时间证明,当时他画的画被不同人买走,时间都比陈恒把画公之于众更早,特别是《油画里的三个少年》,这幅画是陈恒亲口承认在夏天完成的,而杨绍文在春天就把画给画廊了。”
“那杨绍文为什么不告他呢?”温时宁问道:“就算两人认识,陈恒为什么会有机会看到杨绍文的画?”
“怎么没告过?”顾仁挑眉笑道:“你觉得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和一个享有盛名的画家,大众会认为是谁抄袭谁的呢?传闻陈恒在世的时候,把这件事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