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国·归程_作者:十四阙(23)

2019-10-31 十四阙

    光从璧国来说,姜皇后的父亲姜仲,就养有三千名死士,这些死士有着严密的分工和纪律,能够完成许多艰难的任务。而这样的人才,绝非三两年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经过重重考验才能成为死士。光靠姜仲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那么这些死士是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培育的呢?
    答案就在三十九万七千之中。
    二十年来,有档可查的三十九万七千名孩童,就这样被人贩子拐走,送到程国,由一个秘密的组织对他们进行挑选分拣:适合练武的,送去训练;长得漂亮的,送去卖艺;体弱多病的,奴役干活后任之死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滴水穿石,成绩惊人。
    在姜皇后与其父闹翻之后,她终于查出了家族死士的由来,这个秘密终于浮上水面。
    因此,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终止罪孽。
    姜沉鱼对薛采道:“我不管别的国家如何,但凡璧国境内,私贩人口者,死。”
    薛采定定地看了皇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欠身鞠了一躬:“臣遵旨。”
    他彻夜难眠。皇后的命令听来简单,但要实施起来,却是艰难之极。
    首先经过这么多年的累积和沉淀,贩卖组织已经颇具规模,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们有钱,有势,还有人,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铲除掉;其次,组织真正的头领在程国,璧国境内怎么折腾都没什么,一旦涉及别国,稍有差池便成了国与国的大事;还有,不得不说璧国也是此组织的受惠者,如果没有这些死士,没有这些像草芥一样可以随意牺牲掉的棋子,那些不方便放到明面上来解决的事情,怎么处理?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姬婴临死前对他说过一个计划,一个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计划。姬婴本想用五年时间去完成它,但却没有机会了,只好把这个遗志留给了薛采。
    “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姬婴当时是这么说的,“你做了,我感激你;你不做,我也不会怪你。只当是姬家的命,四国的命,天下人的命罢了。”
    垂死之人,再多遗憾,再多不甘,再多委屈,再多痛苦,但因为知道快要结束,所以反而通通看开了。
    年仅八岁的薛采跪在他面前,又气又急,整个人都在抖。
    最后恨恨地说:“谁在乎你的感激,谁又在乎你怪不怪!”
    姬婴闻言一笑,伸出手,迟疑地,轻轻地、最终坚定地放在了他头上。
    太小了。要再大一点就好了。
    太短了。要教他的时间再长一点就好了。
    太残忍了。竟将这样的秘密交付给这样一个孩子。
    “小采……”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别怕。”
    薛采的战栗,因这一句而停止了。他抬起头,注视着眼前这个被称为主人的男子,看着他的笑容,看着他温柔的眼眸,心中像有一道门被推开了,自那后,天高海阔,无所畏惧。
    别怕。小采。
    薛采于一年后,在白泽府的书房,想起姬婴当时的表情,不知为何,心头一松,笑了起来。
    他将案卷合起,闭上眼睛慢慢地思索着。这件事实在牵涉太广,影响太大,他必须要把每个细节都顾虑周全。他看似傲慢,其实心细如发,在政事上最擅长把握杀与放的界限,给人的印象虽然强硬,但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处理得很婉转。
    要不就一击必中,要不就隐忍不发。
    这就是璧国的新相、年仅九岁的薛采的行事作风。
    最终,他决定暂时不动。这个毒瘤,起码三年内都先不碰。
    他把这个结果汇报给姜皇后时,姜皇后什么都没说。当天黄昏,姜皇后去内院看望她曾经的死士师走。师走的花因为一场暴雨的缘故都被淹了,他坐在轮椅上艰难地用一只手扫水,姜皇后看到那一幕时,眼眶微红。
    也就在那一天,疲惫的薛采独自一人回到相府,关在书房里写了一封信。
    收信者是燕国的君王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