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妈妈_作者:雪上一枝刀(264)

2019-11-12 雪上一枝刀

    三个小孩都点了点头。

    赵珍珍记得很清楚,前世应该就是今年的六月份,上头忽然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割掉资产阶级的尾巴,具体到农民,就是要严格控制养猪养鸡的数量,即便按照政策养了也不能私自买卖,而是要交到公社。

    因此,再想用钱去农户家里买鸡鸭不可能了。

    “你们老师还有一点没有讲,咱们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所以很有可能,以后没那么容易买到肉了,到时候说不定一个月都吃不上肉!”

    王建民觉得妈妈的话有点不合逻辑,但他皱着眉头没说话,王建国和王建昌惊讶的跳起来了,异口同声的说道,“为什么啊?”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赵珍珍笑着说道,“不为什么啊,就是买不到了,所以吃不到。”

    两个小家伙顿时不高兴了。

    王建民虽然也很喜欢吃肉,但听以前的邻居刘婶子说过,去农户家里买肉挺贵的,妈妈的工资又不高,买不到也好!就对两个弟弟说道,“我更喜欢吃妈妈做的鸡蛋酱,做的面条,还有萝卜馅的馄饨!”

    王建昌立马被转移了注意力,也跟着说道,“我也喜欢!”

    小孩子正长身体,嘴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办法现在是特殊时期,而且现在物资供应本来就很紧张,孩子们可能会不高兴,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妈妈说的是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能买到的,以后咱们每周六吃一次鸡好不好?”

    孩子们这下高兴了,特别是王建昌,大声的说道,“好!”

    第二天就是周六,中午吃过饭,一家五口就出发了,惠阳县没有公交车,幸亏赵珍珍把家里的两辆自行车都带来了,她推着一辆,前面坐着小建明,后面坐着建昌,还有一辆是建民和加建国轮流骑。

    虽然两个娃娃都会骑自行车了,但因为腿长不够,只能斜跨着骑,骑得速度也不快,当然也更不可能带人了。

    幸而惠阳是小地方,县城很小,走了五六里地就是郊区了,赵珍珍跟村民打听了一下,很顺利的买了一只鸡和两斤鲜肉。

    回到家里已经下午两点钟了,赵珍珍将两只鸡都剁块儿,飞水后下油锅爆炒,一部分舀出来,剩下的加酱油加盐重调味,收干汤汁后盛到了大饭盒里,这是准备带给丈夫的。然后再把提前舀出来的鸡肉和土豆炖了半锅。

    次日,在农场的探视室里,王文广十分高兴的告诉妻子,“珍珍!我做的土质改良项目申请批下来了!”

    赵珍珍眼睛一亮,问道,“真的?”

    王文广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道,“是啊,不但批准了,而且李场长还说了,可以成立一个项目组,人员任我挑!”

    赵珍珍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做这个试验,肯定要花钱的吧?”    王文广回答道,“肯定要花钱的,不过现在人员还没筹备好,等人员到位之后,再研究一下具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来制定预算,昨天我和之前做过类似项目的小耿沟通过了,他说前期的投入不算高,当然了,农场的经济比较紧张,大家都会以勤俭节约为前提,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儿!”

    赵珍珍看着丈夫莞尔一笑。

    虽然脸上依然有明显的菜色,但王文广的气色好了不少,最主要的是眉宇间的忧虑不见了,他虽然有点胡子拉碴,衣服也没来及换,前襟上更是溅了一大片泥点子,然而他对着妻子侃侃而谈,之前的自信和风度又回来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

    赵珍珍是由衷的高兴,因为她知道,假如王文广的这个项目能做成功的话,极大可能就会提前从农场里走出来。

    前世就在今年,平城部分地区发生了旱情,不算太严重,很多公社依靠地下水井灌溉,农作物的产量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农场就不一样了,本身盐碱地比较多,这种地块种庄稼要多浇水才好,但农场都是刚开垦出来的田地,根本没有配备地下井,所以农场收到的影响特别大,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亩产量甚至不足百斤,根本没有实现李场长期望的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