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妈妈_作者:雪上一枝刀(35)

2019-11-12 雪上一枝刀

    钱洪庆的脸色一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飞快的瞟了刘新兰一眼,笑着说道,“师母着急吃喜糖啦,您放心吧,到时候肯定第一时间通知您!”

    赵珍珍点点头。

    昨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忽然想到钱洪庆和刘新兰是在六七年才结婚的,现在是六五年,那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再过两年才会结婚!

    这似乎有点不符合常规,现在的大姑娘小伙子只要是参加工作后谈了对象,家里能有房子住,办得起婚礼,又不是两地分居的话,一般最多谈上一年就会结婚了。

    而且刘新兰不小了,她也是平城大学毕业的,在平城制药厂工作了三四年了,至少有二十五六岁了,现在人都结婚早,她已经算得上是老姑娘了。

    再说了,她好不容易找下钱洪庆这样的对象,肯定也会着急结婚的!

    国棉厂工会有个“郭大姐”,虽然比赵珍珍也大不了几岁,但厂子里人都习惯这么称呼她。

    郭大姐原来是前纺车间的女工,也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还是赵珍珍去车间采访她的时候发现,郭大姐天生一副好嗓子,能唱也能跳,性格还开朗,就做主把她调到了工会。

    他们工会每年都要组织大大小小四五台文艺晚会,但能出节目的没几个,每次都要想方设法鼓动工人上报节目。

    郭大姐就不一样了,她唱一段黄梅戏算一个节目,再来一段即兴舞又是一个节目,最后还能高亢一曲《歌唱祖国》。

    她还有个好处,郭大姐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姑娘,没有家庭拖后腿,从来不请事假和病假不说,每天总是早早来上班,在其他人来之前,就将工会的三间办公室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

    平时不管赵珍珍布置什么工作任务,郭大姐总是很积极的第一个响应。

    所以赵珍珍让她下班后去跟着钱洪庆,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事情比赵珍珍想的简单得多,没出十天,郭大姐就查清楚了,钱洪庆果然不老实,除了刘新兰,他还有一个相好的女同学。    郭大姐连这个女同学的情况也查清楚了,她叫李爱华,平城本地人,母亲就是个家庭妇女,父亲在第三化工厂当大货司机,她也是今年刚毕业,毕业后就在父亲所在的第三化工厂当研究员。

    比起有军工背景赫赫有名的平城第一化工厂,第三化工厂的规模要小得多,分来的大学生都是宝贝儿,李爱华长得很秀气,性格也很好,因此在单位还挺受欢迎的,不过几乎人人都知道她才谈了一个男朋友,就在第一化工厂工作。

    这钱洪庆没毕业的时候穷得吃不上饭,这才刚毕业两个月,倒长了不少花花肠子!

    赵珍珍不知道前世钱洪庆和李爱华这笔账最后是怎么算的,但她可以肯定的是,钱洪庆的第一任老婆是刘新兰,第二任也不是这一位李爱华,而是市革委会一个领导的女儿,就是因为娶了她,钱洪庆后来才站错了队。

    赵珍珍觉得,既然刘新兰和李爱华喜欢同一个男人,爱好如此相同,很有必要认识一下,说不定彼此还能成为朋友呢。

    不过,如何促成这两个女青年的第一次见面,这就要费点心思了!

    她觉李爱华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就让郭大姐改目标,改为下班后盯着李爱华。

    王文广从外地出差回来,自然带了些当地的特产,山西最有名的就是陈醋和汾酒,这天下了班,王文广外出应酬,张妈提着一坛子陈醋和汾酒,赵珍珍领着三个孩子,抱着小建明去了堂叔赵青山家里。

    赵青山家住得并不远,也在平城大学家属院,不过,当然住得不可能是小洋楼,就是两间半的平房小院子。

    一整排平房一家挨着一家,堂叔家住在最里面,采光不算太好,但就这,凭着堂婶在大学食堂的工作,能分到两间半,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原本赵青山家住在平城化肥厂的家属院,化肥厂地点偏僻,每天早上堂婶要骑四五十里地,穿过大半个城市来上班,后来赵珍珍嫁给了王文广,就托关系给堂婶分了一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