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这么做也不行。
年前的平城一行,虽然没有跟当地的官员接触,但他自己会观察,趁着假期将整个平城都转了一个遍,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平城和其他地方一样在闹粮荒,但社会还是很安定团结的。
人民的生活也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比如他的哥哥嫂子两口子,虽然一个劲儿的抱怨东西不好买,细粮都要不够吃了,但临到年底,还是买到了粮食和鲜肉,虽然数量不多,过个年还是够了,而且还不止这些,还跑到渔船上买了不少鱼虾回来。
仅凭他看到的,基本可以判断,陈友松算是一个合格的国家干部。
当然了,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和侄媳妇赵珍珍的谈话了,这一位女同志看着很年轻,胆子倒是不小,什么话都敢说,当然了,都是一家人,他不可能因此来挑毛病。当时他听了很惊讶,事后想想其实是自己被权力蒙蔽了眼睛。
今年他已经五十五岁了,如果再得不到升迁,恐怕就真的没什么机会了。
所以他舍不得现在的位子,而且即便想退回保密局,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别说位子上已经有人了,徐局长也会趁机捣乱,不会那么顺利的让他如愿。
现在只能往前走了。
转念之间就下了决定。
“小顾,明天一早你亲自跑一趟,把这两份文件都交上去!”
一直在旁边默默等待的顾秘书赶紧答应了一声儿,他将文件小心的装进牛皮袋子里,笑着说道,“王局长放心吧,我一定会办得妥妥当当!”
王桂生敲敲桌子示意他坐下。
“小顾,关于修路这件事,你怎么看?”
现在各地对他们工作组的事情还是很配合的,但每个月上京汇报工作是不现实的,所以一般的省市都是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才会交上来一份工作报告,通常还很简单,也就是两三页左右。
唯有平城不一样,陈友松每个月底都会认真通过邮局发一份工作报告,不但会详细汇报市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会隐瞒。
当然了,若是有喜报也会第一时间通知。
王桂生所说的两份文件,其中一份就是陈市长送上来的关于平城小麦大丰收的消息,这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另一件事儿,就有些喜忧参半了。
早在年前,陈友松就寄来一份详细的计划书,阐述了平城需要修路的必要性,当然,这么大的工程地方财政无法满足,还开口要了一笔天大的款子。
王桂生当时看了就给放到一边儿了。
他们工作组不隶属于政府,也有单独的行政权,而且每个月的经费也很宽裕,但除此之外就不行了,陈友松修路需要那么多钱,应该直接找财政申请,他们工作组是不管这些事情的!
但现在的局势和年前又有点不一样了。
顾秘书看了看老领导,谨慎的说道,“修路当然是好事儿,不过,这是大工程,肯定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咱们国家目前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揪出各种破坏分子,保证社会稳定健康,修路的事情,或许可以缓一缓!”
王桂生点点头,忽然笑着说道,“小顾,你也饿坏了吧,走,咱们去小食堂,今天应该是李师傅值班,让他做一碗红烧肉给咱们吃!”
这天上午,王文广和以前一样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小胡穿着白色的隔离衣,手里端着一大盆实验材料,步履轻松的走到他面前,笑嘻嘻的说道,“老师!东西我都找齐了!”
王文广赞许的冲他笑笑,说道,“那你把机器调试好,咱们现在就开始吧!”
小胡高兴的应了一声儿。
不知不觉间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距离他们当初申请土壤改良的项目,已经足足两年过去了,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在农场,除了要完成们每天的实验任务,日常还有繁重的田间劳动,很多人包括王文广和梁校长在内,真的都是咬牙硬撑着,好比走在漆黑的道路上,根本看不到前面有任何的光,即便是后来他们被市里派遣到各地推广,虽然暂时获取了人身自由,但也是不敢多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