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愿意回去,和徐周益兄弟齐心,一起打理他爸传下的产业,但愿意归愿意,最好是能帮上忙,别给他哥添乱。
徐涓认真琢磨了一下,如果他回去,他自己的游戏公司也不能放手,他应该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线了,正经的,不再意气用事。
为此,徐涓给徐周益打了一个电话。
或许是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徐周益对他多了几分耐心,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繁忙中敷衍他了。
徐涓也难得敞开心扉,和他哥好好聊了一会儿。
与徐涓完全相反,徐周益是一个特别理智的人,他给出的建议都很现实,两人绕来绕去地聊了半天公司的事,最后徐涓忍不住吐露心声:“我怕我不能胜任。”
徐周益道:“没关系,慢慢学,这是你应该学的。”
“……”
他不说“我会好好教你”,他说“你应该学”,一句话把徐涓的所有犹豫都碾碎了。
这是他应该做的,徐家家大业大,荣光之下是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他不能不帮徐周益分担,即使暂时做不好,他也应该努力去做。
他从小得到了什么,就应该为这个家付出什么,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徐涓在公司待了一天,满脑子都是未来:家庭事业爱情,他的人生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他不着急了,有了方向以后,只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不必再满心惶恐,左顾右盼。
临近下班的时候,徐涓收到裴聿的微信消息。
裴聿说:“今晚你好好陪你爸爸吧,我们明天再见。”
徐涓还没来得及打字回复,他又说:“明天来我家吃饭吧,我妈想见见你。”
“……”
徐涓被吓到了:“你全都坦白了吗?阿姨怎么说?”
“没怎么说,她说见面谈。”裴聿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体贴地安慰道,“别怕,我妈脾气很好,你表现得乖一点,不会有事的。”
既然都这样说了,不管会不会有事,徐涓都只能硬着头皮去见家长。
他想,他小时候很会讨长辈的欢心,尤其中老年阿姨们都可喜欢他了,没道理长大后就不行了。话说回来,其实讨好长辈并不难,一是诚实礼貌,二是嘴甜,把这两点做好,基本不会出问题。
徐涓心思细,向裴聿打听了一下他妈妈的喜好,准备带礼物上门。
裴聿原本说不用,后来想想,第一次见面礼数做到了是应该的,还没成为一家人呢,客气点没什么不对,省得被他妈挑理。
徐涓又问他:“我在你家吃饭,是阿姨亲自下厨吗?”
裴聿道:“对,我妈做菜很好吃。”
徐涓立刻说:“那我给她帮忙吧,和她一起做菜,她肯定会很高兴,会不会给我加分?”
裴聿停顿了好几秒:“不了吧,我妈不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也不喜欢吃青椒炒鸡蛋,更不喜欢吃黄瓜炒鸡蛋。”
徐涓:“……”
行吧,人民教师倒也不必这么刻薄。
第五十九章
徐涓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徐继仁最忙碌的时候,他稍微长大一些,徐继仁依然忙碌,直到他成年了,把他和爸爸在家里相处的所有时间全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多久。
二十岁之后,大学还没毕业,徐涓就搬出来自己住了。
年少时期,徐涓虽然嘴上没提过,但心里偶尔会埋怨,为什么家人不理解他?从来没人照顾他的内心感受,他们只会给钱,只会提要求,不问“你喜不喜欢这么做”,不关心他的想法。
他曾经为此不高兴,但又打心里认为这种模式没什么不对,只要他按照这条路线往前走,就能成为和他哥哥一样成功的人。
当时支撑他努力学习各种课程的动力,其实源自他对父兄的崇拜——
男孩最好慕强,他在二十岁之前,习惯性地把徐继仁和徐周益当做努力奋斗的目标,一切向他们看齐,但越长大越动摇,渐渐开始思考“我自己是谁”、“我为什么要学别人”,于是,他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自己的路并不那么好走,他尝试过,失败过,彷徨过,现在勉强算是成功了,虽然这种程度的成功不值一提,他只是能养活自己而已,未来可能会有新的风险。
可什么事没风险呢?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物有兴衰更替,人有生老病死,踏实做好当下的事,珍惜好眼前的人,就足够了。
徐涓像汇报工作似的,把他这几年的经历和想法一股脑地讲给他爸听了。
这是一间高级病房,徐继仁原本倚在床头读书,见徐涓来了,才分出一点闲暇时间听他絮叨,一开始听得很欣慰,后来徐涓讲到自己的感情,徐继仁就不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