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鲁齐木彻底撒开了,“走过路过的同志来看看,天津最好吃的瓜子嘞。”
刚才定格的画面瞬间活跃起来,有人惊奇,有人嘲笑,还有人送过来白眼,可不管怎么说,真有一些人围过来。
这中间有买过瓜子的给旁边人介绍,“他家的瓜子真好吃,比商店的还香。”
“那也不能说天津最好吃的呀,也太大言不惭了。”
“向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他总不能说自己的瓜子不好吧。”
“就是,我二姑奶奶炒瓜子才叫香,比摊子上的瓜子强多了。”
“真的假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真好吃端出来让大家尝尝呀。”
你一言我一语,句句不离瓜子和鲁齐木,真的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一位大娘从盆里捏了几颗瓜子尝尝,她牙口不好,瓜子皮不酥脆都磕不了,刚一咬不费劲,瓜子皮裂开,一颗饱满的瓜子仁弹到嘴里,相当有口感。
“给我来半斤。”
鲁齐木连忙称了装好给大娘。
一个小姑娘见着吃了好几颗,“后味不错,我也来半斤。”
鲁齐木同样操作。
她们的行动,带动了人们的消费,人流不断。
后来的不明所以,还以为卖什么稀罕物,凑近一看是瓜子,能吸引这么多人来买,肯定不错,多少来点尝尝。
别看每个人买的都不多,麻袋里的瓜子没多久去了一半,鲁齐木心里别提多乐呵。
有销售就有了动力,鲁齐木时不时喊上一嗓子,在这个低声浅语的市场里,显得格外另类。
这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多数人的思想还没从投机倒把里面解放出来,就是有勇气出来摆摊,有时候也是遮遮掩掩,再大胆点,就是有人从摊前过招呼一声,像鲁齐木这样明目张胆站起来大声吆喝的还真没有。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有人佩服他的勇气,也有人想看他笑话,不管怎么样,鲁齐木是得到了实惠,瓜子卖出去不少。
跟韩家父子分钱的时候,韩意才和韩其洪手都有点哆嗦,想不到短短时间能见着那么多钱,这一个月下来,得比工资高,前面近一年,他们到底损失了多少?
俩人围着鲁齐木,跟他套近乎,三个人聊得挺热闹。
韩栋梁窝在椅子里抽烟,听着他们的谈话,眉头舒展,儿子在跟前他心里很满足,要是哪天能带着儿媳妇孙子孙女过来吃个饭,这就是他孜孜以求的神仙日子了。
年轻时候的荒唐事,中年时候的懊悔,全部化成现在的弥补,但愿有一天能拭擦掉孩子心口的疤痕,父子融洽。
想到这儿,韩栋梁干劲十足,站起来挥舞着胳膊,“别聊了,赶紧干活吧,多炒瓜子才是正经事。”
这是大实话,韩家兄弟脱了上衣赤膊上阵,开始当晚的工作。
鲁齐木呢,出门推车走人呀,不然等着韩老头轰,好像他觊觎瓜子配方一样。
他哪有这种心思,还是想想货怎么卖吧,没看韩家父子那劲头,说不定晚上要干到后半夜了。
反正到鲁齐木手里的瓜子量又多了不少,万幸他在市场小有名气,有不少小贩慕名而来,开始从他手里批发瓜子,倒没有造成货物堆积,就这样,他每天还是坚持到剧院门口出摊。
这边,鲁齐木在市场干得如火如荼,左进右出,到手里的钱财一点点增加,心情那叫一个荡漾。
而压路机厂那边正好相反,气压沉重,有不少人吃饭都难以下咽。
眼见着厂里的新生产线建设完毕,工人们摩拳擦掌等着招工告示,希望家里的孩子能挤进厂端上铁饭碗。
可今天,厂外来了一群人,一水儿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人事科接待了他们,一打听,原来是技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专门分配到他们厂里,就为了更好地操纵并应用新的生产线。
有心人算了一下,如果所有的学生都留下,那新生产线能提供的岗位基本就占满了,根本没有自家孩子的机会,或者说厂里从一开始就没想着从职工子弟里面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