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_作者:风暄和(135)

2019-12-02 风暄和

    说到这里,骆安站起身来,道:“我该走了,我后半夜还要当值呢。对了,还有一件事……”

    他凑到林蓁耳边,道:“这是黄公公嘱咐我的,说是以前皇上赏给你的那枚印章,皇上他可是在意的很呢。你一定要带在身上啊!”

    黄锦也还没忘记自己,林蓁心头不觉一暖,他还没来得及再次道谢,骆安已经对他一拱手,迈步走入了外面沉沉的黑夜之中。

    会试的结果还没有揭晓,朝堂上却又起了风波,张璁、桂萼的官职都升了一级,尤其是张璁,没有入过翰林院的他居然一跃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又因为席书因病引退而接替了礼部尚书的职务,眼看就要和杨一清分庭抗礼了。

    不仅如此,听说皇上还赏给了他一枚银章,这样,他所上的盖了章的奏折就是密折,无论内阁还是司礼监都没有拆阅的权力。

    迄今为止,所有支持议礼的人都一路高升,只有严嵩,仍然默默地支持着他的“教育工作”,丝毫没有入阁的可能。

    就在官员和士子们对张璁的升职速度之快错愕不已的时候,会试揭榜了。人们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了会试的结果上。

    对满面焦急的考生们来说,这可是一辈子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三月二十七日,不少考生还有游手好闲想要靠送喜报赚点赏钱的人早早就等在了礼部门外,想要尽早打听到消息。

    林蓁本来也想跟着翁万达去瞧瞧,结果离的老远就看见礼部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竟然还有人等的着急,往院里边扔瓦片的。林蓁摇了摇头,道:“算了,翁兄,我还是回去等吧。”

    他刚一转身,就听见有人高声叫道:“出来了出来了!榜贴出来了!”

    林蓁心里一紧,回头看去,只见一众差役吆喝着赶开人群将那张盖着礼部大印的长长一张红榜恭恭敬敬捧出,开始往墙上贴。

    翁万达告诉林蓁,这叫做“正榜”,也称做甲科、甲榜。还有一榜叫做“副榜”,是从没排进正榜的考生中选出来的,以前副榜也可以参加最后的殿试,但正统之后,副榜就不能参加廷试了。在林蓁听来这就叫做“安慰奖”。正当林蓁在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有人喊道:“景仁!你是头一名,你中了会元啦!”

    景仁是赵时春的字,原来会元是他,十八岁的会元啊,真不简单!林蓁往人群中一看,隐约见赵时春面带喜色,抱拳拱手,接受着众人的祝贺和羡慕的眼光。林蓁开始有点着急了,翁万达不知道去了哪里,自己的名字到底在不在那长长的红榜上呢?

    他被一层层人群堵在外面,正跳着脚往榜上瞧,却见翁万达扒开众人,从里面挤出来了。他容光焕发,一见林蓁就哈哈笑了起来。林蓁放心了,看着样子,他们两个应该都中了。

    果然,翁万达抬手使劲拍了拍林蓁的肩膀,道:“阿蓁,你真厉害呀,第十二名!”

    林蓁长长舒了口气。就在方才那一瞬间,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在山都乡等待消息的程氏、林学、莹儿、林老太太,甚至还有林毅斋,那晚来拜访自己的骆安……以及和骆安一样,那些曾经与他朝夕相处,却又许久没有见过的人,他身上不仅系着自己的前程,还有这些人的期望呢。

    不知道为什么,林蓁跟在不断兴奋的回头谈论会试结果的翁万达后头,听着翁万达列举那些上榜的他们熟悉的名字,他心里,却又莫名其妙的有点怅然若失。就好像一场长跑终于到了终点,心里知道应该停止,两只脚却仍然下意识的想接着前进。礼部门口仍然挤着或是欣喜或是懊恼的士子们,林蓁再次回头看了看,有人黯然离去,有的人却在大嚷大叫,甚至痛哭流涕,不相信自己落第了。林蓁抬手按在胸口,努力让让跳的越来越快的心平静下来——他开始想,下一站,应该去哪儿了呢?

    他的思绪渐渐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殿试上——殿试虽然一般不会淘汰任何一人,但是殿试后的排名却很重要。根据殿试上所作的廷论的优劣,阅卷官会将举子们分为三等,三百多人之中,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数十人,剩下的则是三甲。

    这个排名对新科进士的前程影响是深远的。考中一甲的三人会被直接授予翰林修撰、编修的职位。二甲、三甲中,排名靠前,较为年轻优秀的将进入翰林院观政,称为“庶吉士”。稍逊色的则去六部观政,称“观政进士”。庶吉士和观政进士都要考满才会授予官职。而剩下的新进士将被派到地方做基层官员,要再回京就要等上许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