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_作者:风暄和(160)

2019-12-02 风暄和

    他和龚用卿“埋头苦抄”到了中午,众人都陆续用午膳去了,两人还在忙个不停。席春走过来对二人道:“林修撰,龚编修,走吧,老夫带你们去后面用膳。”

    林蓁满怀感激的站起身来,随席春一起往后堂走去。他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时候正好问席春道:“席修撰,刚刚致仕的席书席大人是您什么人呀?”

    席春笑道:“那是家兄啊。他也对我提起过你,你是阳明先生的入门弟子,他对你评价非常之高呢。”

    不过,说道阳明先生的时候,席春明显压低了声音:“如今你们这些年轻的翰林之中,崇尚心学的不在少数,不过在我们翰林院里,毕竟程朱理学才是正宗的学问,止于心学嘛,你们自己私下讨论就是了。”

    林蓁和龚用卿忙道:“多谢席大人提醒。”

    席春笑着点了点头,又道:“眼下编纂《大礼全书》,张大人要求是显得严苛了些,但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做到让皇上满意,但待到成书的时候,你我作为参与者,功劳将永垂千古,所以,纵然有些辛苦,你们也不要抱怨呀。”

    龚用卿道:“正如大人所说,能参与编纂此书是我等的荣幸,又怎敢有什么怨言呢?!”

    席春一直笑呵呵的,带他们走到了用膳的地方,便道:“好了,你们年轻人坐一处去吧,我这老头子,就不跟你们凑热闹了。”说罢,他一转身,自己寻了个桌子坐了,而林蓁则和龚用卿、赵时春、徐阶四个人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

    张璁不在的时候,翰林院的气氛基本上是同仇敌忾,年老的被张璁要改革翰林院的打算搅的惶惶不安,年轻的则对他靠议礼起家,挤走了费宏又和杨一清作对的做法愤愤不平。今天早上张璁对林蓁不友善的态度反而成就了林蓁,张璁的敌人就是大家的朋友,见了这年少俊秀,又“不畏强权”的状元郎,翰林们都想过来跟他聊上几句,很快林蓁就成了翰林院里群众好感度最高的人物。

    众人又议论起了修撰《大礼全书》的事,赵时春作为庶吉士,负责协助徐阶整理奏章,从两人的议论中,林蓁意识到,他们整理的还不是全部的奏章,仅仅是围绕着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的尊号以及建立世庙这一件事前前后后的上疏,奏章等等就多达三百余封,赵时春在一旁整理,徐阶则每一篇都要细细的读,把其中重要的、合理的都摘捡出来,再交给资深编修孙承恩等人过目,刚半天下来,两人已经看的是头晕眼花,用午膳用的都是心不在焉。徐阶还在那里说着:“我略略计算过,这其中涉及的官员足有七百余人,这些奏章,别再有什么遗漏吧,下午我再跟孙编修确认一下,让他帮我们好好核对核对。”

    林蓁和龚用卿对看一眼,都觉得自己这抄写的活儿还算轻快的。一下子手腕也不疼了,背也不酸了,用过午膳,林蓁惴惴不安的把自己抄写的成稿给席春看了一遍,席春夸奖了他的字一番,林蓁趁机又问了些其中他不太懂的地方,席春也一一解答,听过他的解释之后,林蓁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确定自己干的活儿没什么太大问题,林蓁老老实实的回到座位上,接着抄!

    眼看着天色渐暗,官员们陆陆续续走了,只有他们几个还有里间那些查阅史料的官员还在忙个不停。林蓁正琢磨着明天早上怎么对付张璁,席春忽然过来了,他把林蓁叫到一边,对他说:“听说明早张大学士要来考问你《大礼全书》的进展,我把书中的目录还有每一日所编纂的进度都已经标记好了,你拿着好好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问孙编修,还有和你们一起的那个徐编修,我看他虽然年轻,头脑却很清楚,人也很能干。总而言之,不明白的尽管问就是。”

    林蓁感激涕零,赶紧拿着这宝贵的资料回去研究去了。眼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徐阶、赵时春也走了过来,对林蓁和龚用卿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林蓁将席春给他的细纲收好,和同伴们一起往外走去,谁知刚到门口,却见一个眼熟的红色身影下了轿子,迎着门走了进来。他们打眼一看,那不是张璁吗?他怎么又回来了?几人赶紧立在一旁,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张大学士。”

    张璁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嗯”了一声就目不斜视的走进前厅署堂里去了。林蓁看他一个人坐在黑暗的署堂里点起灯不知拿了卷什么看了起来,这一瞬间,他忽然觉得昏黄的灯下,张璁的背影有点孤独,也有点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