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太阳报》的报道一向很偏颇,为了吸引读者他们什么都可以写出来,然而这次的用词这么具针对性还是不常见的情况。
“如果你觉得不够的话,还有这些。”蒂娜又取出了几份报纸,包括了《问询报》和《纽约每日新闻》。
《问询报》的标题是“莱蒂西亚与美宝莲的联名粉底恐迎来销量大崩盘?”,内容大致是写联名粉底的销量很可能会崩,理由有几——首先,美宝莲推出的不是新产品,而是旧有产品的新色号,这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吸引力大减;其次,莱蒂西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却不代表她有同等的号召力,她的带货能力的确很强,但问题是她选错了品牌——一个HF模特选择跟平民品牌合作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在人们眼里“高高在上”的她居然变得俗气了,本来人们对她的衣着感兴趣丶甚至为了可以变成她而去模仿她,可是跟美宝莲合作的莱蒂西亚已经失去了令人追随她的特质;最后,大众真的会因为喜欢她的肤色而特意是购买这个产品吗?这点相当值得保留。
《纽约每日新闻》的报道差不多,都不太看好这次的合作。
莱蒂的脸色可不算好,她抬头问:“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昨天外界的反应还很正常,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却也不至于一面倒,怎么在一晚之内就转变成这样呢?甚至可以看出某些评论的根据其实有点牵强,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或者说,带风向?
“不仅如此,现在大部份的媒体的态度都跟他们差不多,认为产品的前景不乐观。” 马丁压着声音道,“他们都在等看我们的笑话。”
“现在的舆论对我们很不利,别说打败阿玛尼了,很可能连预测的销量都远远达不到。” 蒂娜严肃的说,“你得知道,你的粉丝买账不代表所有人都买账,粉丝只是一个小群体,无法影响到市场的走向,而且你不是歌星,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很难光靠你一个人就把风向逆转。”
还有一天粉底就要开售了,可是这些报纸却不约而同的预言他们会迎来销量大崩盘!
消费者——尤其是大众品牌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动摇,因为同类的代替品实在太多了,不买美宝莲还有欧莱雅丶CoverGirl丶Revlon之类的开架彩妆品牌,她们并不像奢侈品牌的消费者一样,建立了对品牌的认知,忠诚度相对较低,当她们看见这些报道,难免会对产品的信心产生动摇。
就跟电影上映一样,影评家的影评对电影的评价极其重要,如果他们被灌输了一个“这部电影不好看”的暗示,会直接的影响到观众前往观看的意欲,当然要反转风向的不是不可以,但这的确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在暗处的敌人无疑是想用这个方法去打压他们。 “这肯定不是一个巧合。”莱蒂用手指抚摸着报纸上的字,指尖因此而沾上了些油墨,“但我实在想不明白,到底谁会有这等力量能够影响到这么多媒体。”
她首先想到的是米兰达·可儿,可是下一秒又被她自己否定了——米兰达的确跟她有过节,但前者还没有这个能耐和人脉数据,因此不太可能是她干的。
莱蒂越来越红,这对她个人而言当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她的数据——搜寻热度、推特粉丝、论坛帖子乃至网络新闻的点击量在《艾伦秀》播出后都有着显着的提升,如果说《奥普拉脱口秀》令她走进大众的视野里,那么《艾伦秀》则将她变成一个被全国人民讨论的公众人物。
大部分人的焦点都放在她和布鲁斯·韦恩的绯闻以及和美宝莲的合作上,只有少数人注意到被热议的话题的背后意义。
《人物》杂志在昨晚发表了一篇评论,名为“莱蒂西亚·洛佩斯走得太前”。
撰稿人指出,种种发展在莱蒂西亚·洛佩斯身上的现象是极罕有以及前所未见的,她推翻了时尚界对“模特”的定议——在上世纪,“五大超模”崛起之前,模特其实并不是一个那么风光的行业,她们不被重视,被世人视为不入流,只是一个展示衣服的衣架子,后来詹尼·范思哲建立了自己的时尚帝国,他一手培养了五大超模,在那之后模特这个职业才开始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