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农场缺啊,有多少都带嫌弃多的。这要是多弄点儿零散部件回去,说不定还能拼凑出来整车呢。
她就先给京城打电报,找林援,罗玄跟慕易在劳改农场陪着慕老爷子呢,出了正月就直接回东北了。就只能找到林援了,他还没往回走呢,问他们两个,有零件的话能不能拼出来整车。
“从无到有肯定是不行,但要是能弄到报弃的车,在那个基础上翻新,应该能行。”林援还是靠谱的,没有大包大揽,觉得自己能上天。说的还是比较实际的。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机修,电工都是业余自学的。罗玄跟他正好相反,主要是电工,机修是业余。
“那就行了。我给场里打电报,咱场长肯定有办法的。”
方淮心又接着跟赵场长发电报,把情况一报告。
赵场长那边儿最快的速度回了信儿,说了,只要她能把机器或者零件弄回来,农场全力支持。要啥支援啥。
那就行了。
方淮心回来就找方南国,问他,能不能找拖拉机厂的领导谈一谈,跟农场以物易物,就换他们的拖拉机车,实在不行,零件也行,不讲数量,也不讲究品类,能换多少换多少。
这也算是给方南国找点儿事干,转移注意力。
行啊,那有啥不行的。拖拉机厂的张厂长来看方工的时候,方南国就那么一提,人家立马就同意了。
拖拉机厂所在的这个县城吧,大西北上呢,山都是穷山,都是石头,它就不长庄稼。到是不缺煤烧,到处都是煤矿,要不然这地方也不会建钢厂,也不会有这么多像是拖拉机厂这些的机械厂。
可光有烧的不行啊,没吃的呀!
人家一听,是北大荒的农场,要他们的车,还能换粮食?
那可这真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有啥不乐意的。
人家就问了,你们能出多少粮食啊?啥粮啊?
“玉米,高梁,面,土豆白菜地瓜都行的。”这些都是农场种得最多的。
“白面我们不求,那玩意儿忒贵,就玉米吧,还有土豆和地瓜。你能给我弄来一百吨,我就给你三辆最新式的拖拉机,零件随便你拉,行不行?”刘厂长在心里合计了一下厂里的家底儿,给出了一个数儿。
“您等我回信儿。”方淮心没法儿直接答应,这买卖太大了,不是她能决定的。
没有半点耽搁,刘厂长一走,她就出来给农场发电报。因为这个事情,赵场长还特意派了人在邮电局守着,只要一接到电报,就给场里打电话。
所以,很快,就来了信儿,同意刘厂长的提议。
一百吨粮食,如果都是玉米的话,得二百多亩地的产量了。要是高梁,产量更底。不过对农场来说,也不是拿不出来,今年还瞒着一千亩的开荒量呢,新开出来的生地产量低点,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量。再加上土豆地瓜那些个,产量高得很,一亩地就几千斤呢。真不是事儿。
可这么多东西,从农场,辗转到拖拉机场,怎么运,这就是大事儿。现如今这个形势,还得做得不引人注目,还得防着万一有人找碴的话,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赵场长的回信儿上就说了,他跟范书记会亲自过来一趟,跟刘厂长详谈。
方淮心把这个意思给刘厂长一回,人家也就开始准备了。接待赵场长跟范书记这个还好说,现在也不兴铺张浪费的,能吃饱,有地方特色就是很好的招待了。主要还是运输,他们这边该准备得也得准备了,能找的关系都得开始找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人家农场安排,那这买卖怕不就得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以后了。
易货的事儿定下了,方淮心就有事儿干了。她就不光在厂房外面瞎转悠了。而是想办法进车间、仓库里面看。啥样的机器好,什么样的零件对农场最有用,得有数儿啊。
两位领导来得很快,出了正月,就该整修机器啥的准备生产了,正是需要机器的时候,他们能不急嘛。这不是,接到电话,一天都没等,赵场长叫上范书记,就往车站赶。细节在火车上慢慢商量就行,好几天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