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的六十年代_作者:紫羿叶子(207)

2019-12-10 紫羿叶子

    别的地方,学生们都忙着搞运动,学校连个正经老师都没有,没人正经教课,也没有正经上课,那高中毕业生,连初中的题都不会做。人家那是早都学大学的课程了,就是基础浅的,从头开始学的,十来年的时候,啥还学不出来?这考题又不难,人家还能考不上?

    有的人就提出来,农场这么干,明明应该劳动改造的反动学术权威,却都给养成来做学问了,是不是有欺瞒上级的情况?还有人把当年进步公社那革委会的主任要查农场不成,反而把自己给整进了监狱,整个富强县,但凡是跟那件事有关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的事儿拿出来说,意思是飞狐山里的人,都是顽固分子,反对大革命什么的。

    可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那时候算罪过的事儿,现在再拿出来说,人家那就是有过,反而有功了。

    而且那些倒了的人,可不是因为整过农场才倒的,而是因为自己犯了罪,被人把证据递到了主管领导的案头上,才进的监狱。你硬往人家农场身上推,没道理嘛!

    再说句那啥的话,现如今,当年被人家何护过的人,都恢复工作的,那可都是能直达天听的大人物。你再拿这些事儿说,有意思吗?自讨苦吃?

    有人这么一说,那些个心里还不平的人,也就不出声儿了。

    到底有聪明人啊,借着高考这个事情,把飞狐山的成绩往上报。正好是上面要大力推动教育的时机,这可是再正面不过的例子了。省里的领导还直接就下了令,这样儿的领导,得提拔呀。

    所以,通知书还没下来呢,赵场长,范书记,还有林场的场长、书记,全都升了官。特别是赵场长,都六十多了,本来该退休的人了,直接给提到省里做教育局长去了。范书记也成了齐城的副市。都是高升了。他们走了,那场里的位子得有人添补吧,人家领导也知道,当年那么艰难的时候,农场都能屹立不倒,水泼不进,刀劈不开的,那是有门道的,也别想着什么摘桃子啥的了。让谁来,那不是让人家捡功劳,那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呢。可别费那个没用的劲了。就让赵场长他们推荐人。

    农场早都升级到省级农场了,场长的级别正经不低,要不然赵场长他们也不能直接提那么好的岗位。原本,领导们都属意高明接任的,他有文化,又有领导能力。可是人家考上大学要上学去了,这就不成了。最后还是王科长,就是百顺他爸,捡了个小漏,当了场长。江科长,就是江彩霞她爸,老运输队长,接了书记。李场长也提了半级,成了副场长。

    多多少少的,都跟着动了动,升了升。

    也不是所有知青都参加了高考的,农场里就三百多知青,只考出去几十个。剩下那些,除了自己不进取的,也有跟当地人结婚有了家庭,还有成分不好,怕政审不过没考的。这些个人,表现好的,也都提起来了。

    飞狐山两个场加一个屯就出了一百多个大学生的事儿,都传到大领导耳朵里了。老人家那个高兴啊,这可是正好合了他的主政方向呢。特意把顾教授给请到了办公室,详谈了一个多小时。

    在知道了这些人的真实水平之后,亲自批示给开了绿灯。特许这一批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结业考试,提前拿学位证书,提前参加工作。这一批学生呢,算做特招,不算在正常招生范围内,不挤占招生名额。

    自打成绩一出来,方淮心就又开始收拾房子。飞狐山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绝大部分都报考的京里的大学,青北的就有二三十号。还有京里的各大院校,总共得有八、九十号人要来。除了他们第一批的知青都是京城人,后面的人可没一个是京城的。都是在一起淘了十来年的老战友儿了,来了能不奔着他们来看看吗?那得有地方住吧?

    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家里招待的,方淮心特意收拾出来一个带着东西两个跨院的大三进来,几十间的屋子,多少人来都够住的了。自己收拾不过来,还是花钱雇的人呢。这会儿闲在家里的人那可真是太多了,一个一块钱,有得是人抢着干。

    方淮心就发现,这么雇人,街道上也没啥人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她心里就有数儿了。

    在雇着干活儿的那些人里,看了几天,挑出来两个人。都在三十岁往上的大嫂。一个姓陈,一个姓刘,都是很利落干净的人,家里也是孩子多,老人都在,挣工资的人又少,住得挤巴不说,日子更是能苦出水儿来。她跟两人聊过之后,雇了她们回家,做保姆。对外呢,只说是远亲,自家孩子多,活儿干不过来,来家里帮忙的。一个月三十块钱。这可比不少开不全工资的工人挣得都多了。两人别提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