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本,看起来着实不少了,但是架不住有人土豪啊!他们买了一本还不算,还非要多买几本收藏,比如说那位孙执,他一人就买了20本。
再加上有些人颇有生意头脑,从书店这边进了货,再卖到周边县城,这就导致很多人听说这个话本的时候,再去买已经没了。
按理说,一个话本而已,有就看,没有就不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无奈的是买的人众口称赞,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如果不买不看那就吃了大亏。
这人啊,都有一种劣根性,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越是买不到,越是心心念念的想要得到,想要得到却又得不到,可不就让人抓耳挠腮吗?
在话本这个小圈圈里,很多人已经把高小诺他们出的这个话本集捧上天了。
没有买到的人想要买,买到的人想要看接下来的剧情,张甫远的这些同窗们,不少人都听过家中妻女抱怨这个。
因此,虽然说他们没多少人看话本,但是对高小诺这个人却是早有耳闻的。
当然,这还不是他们好奇高小诺这个人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张甫远的态度。
张甫远几乎是郡学所有学子中年纪最小的,他跟朱三儿俩人。
朱三人还略微有些跳脱,张甫远年纪轻轻的,行事却稳重的很,无论是受了夫子们怎样的表扬或者是疏远,都没有表现出什么不一样的态度,颇有几分宠辱不惊的风度在。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张甫远,为数不多的露出异样的表情,基本上都是为了他的小妻子,也就是那位高氏。
这样种种加起来,他们怎么可能不好奇呢?
张甫远听见这话,难得的露出了几分拘谨:“我可以准备准备,我们可以在我家进行一次诗会。”
这是张甫远的爱好之一,他虽不特别擅长作诗,却特别爱看别人作诗,当别人作出了一首好诗,或者是好词,他比人家自己都开心。
潘叔终于准备好第二本话本集的话本了,这是那个定价,不是特别高的那个话本,故事内容比较有意思,请高小诺过去审稿。
潘叔一共准备了15篇稿子,但是只打算印出来八篇,但这些确实都是他的心头好,哪一个都舍不得放弃。
“你看看吧!我实在是不知道挑出来哪一个。”潘叔头疼的说。
高小诺逐一浏览,看说佩服古人的脑洞以及潘叔的眼光,然后又觉得自己当初的分析浅薄得很。
她刚开始准备写话本的时候,特地过去调研了一下如今流行的话本,还为此分了个类。
但是眼下这15篇,没有一篇是在当初她的分类里面,从灵异鬼怪,再到世事民俗,各种各样,应有尽有。
这些话本有些可能并不讨市场喜欢,但是一篇一篇都是精品,她写的第一个话本放在这些文里,通通都是弟弟。
她花了一个上午没看完,中午回去吃饭的时候拿了回去,到了晚上的时候仍然舍不得放下。
张甫远看她这副小孩儿样子觉得可爱,却收了她的话本,不让她再看下去,高小诺因此只能睡觉,却做了一晚上的梦。
第二天难得的她比张甫远起的早,仍然是手不释卷。
单纯只是看话本的话,自然是用不了她那么多时间,主要是这些画本里有一本她特别喜欢,应该是属于灵异,但是又有点儿诡秘色彩,还有点悬疑。
看一遍是这个样子,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把自己之前的结论通通推翻,看第三遍的时候又跟前两遍不一样。
她没忍住跟潘叔一起探讨,然后发现两个人的观点又不一样。
话本的名字跟复杂的剧情完全不匹配,叫《俗中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捕快,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捕快,年年在一堆儿捕快里业绩都是倒数第一。
他本人也不怎么上进,然而就是这么个咸鱼捕快,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一起命案的案发现场。
并从此开始,进行的一番故事,有鬼有人心,看的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