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盐水考古志_作者:吴羡鱼(29)

宋成蹊讲起每个学院的故事,又讲起学院和城镇居民长达八百年的斗争,以及学校和教会和王室错综复杂的关系。

“你经常给人介绍?”林晏给宋成蹊递了一瓶水,惊讶宋成蹊好像对每个学院都无比熟稔。

“我本科就在这里读的,我喜欢这个学校。”宋成蹊谈起学校的时候有着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坐在船上游学校确实是个不错的体验,宋成蹊干脆半躺在了船上,感受微凉的晚风,任由船在水上飘荡。

林晏会时不时打开魏召南的头像,看到整个页面都是自己的留言。

Michaelmas学期过半,林晏颇有些吃力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选择了考古学、生物人类学和亚述学深入研究,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只好书不离手。

第13章

墨西哥瓦哈卡谷地圭拉那魁兹洞穴,魏召南把一小块骨头装进密封标本袋中。

“唉,Clark,我今天清理了五平方米,只找到了一个边刃刮削器,真倒霉。你呢?你今天发现了什么?”

魏召南向他示意自己的标本袋。

“让我看看。噢,一个投射尖状器,这可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还有这些小东西保存得这么好,这是蚕豆吧,看上去像蚕豆。”

“是蚕豆,还有一些动物的骨头,可能是兔子。”魏召南接道。

领队Flannery教授看了看天空,觉得今天天黑得有些早,可能要下雨,便让大家提早回到营地。几个人小心翼翼地走蜈蚣梯从悬崖上下来,穿过一些碎石坡,来到河谷的临时营地。

“看我抓了什么?今天可以加餐了。”Richard向他们扬了扬手中的蛇,剥去皮放在酒精炉子上烤。

“我回来之前,Stephen说我们上次送去的标本已经检测了一部分,植物种类主要有橡子、龙舌兰、仙人草叶、蚕豆、朴树果、野洋葱等,动物骨骼有棉尾兔、白尾鹿、乌龟、平尾鸽、仓鸮和鸣鸟。”Richard给蛇翻了个面,又撒上一些酒,对Flannery教授说。

“那人类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大约是从每年8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是个游群。”

“没错,还发现了少量的南瓜种子,从形态上来看属于栽培种。说明他们的经济形态已经从单纯的采集狩猎演进到自己生产一小部分食物了,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对这些南瓜种子所做的加速器分析表明,年代在距今10000年到8000年左右。”

“哦?没错的话,这里的南瓜栽培比已知中美洲其它植物栽培种类都要早数千年,比如玉米和大豆,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了。”

“是啊,但后来他们迁走了。”

“嗯,遗址中没有发现人类的骸骨,不过熟土层第一层只有耐旱的植物,而第二层土壤中有一些水生生物。这四五人的游群应该是遭遇了一场水灾,然后又是几年的旱灾,所以不得不迁走了。”Flannery教授轻松地进行分析。

“这个天气阴沉沉的,看上去像是要下大雨,我们晚上要不要下山躲避?”考古队中的另一个人Gary忧心地说,旱季已经过去,雨季就要来了。

Flannery也有些担心,并不反对找个地方避雨,但最近的村离这里有5公里,“可以,但是我们这次发掘出来的标本都堆在这里,移不过去,还是要有人在这边看守。下山也要早点出发,天黑了太危险。”这里真的是荒无人烟,当时还是用无人机发现的遗址。

Flannery教授召集起来询问大家的意见,魏召南看了看天色,营地距离河流大约有三十米的高度,按理说不太会被淹,但小心一点总没错。

最后Flannery教授决定留三个人在营地,其他人都下山躲避。一群人把驻地各个地方都加固了一遍,然后拄着树枝下山。魏召南本就轮到今天值夜,所以被留了下来。

魏召南坐在营地前,看着天一点点变黑,浓重地像是泼了墨一样。魏召南把胸口口袋里的一颗琥珀掏出来,轻轻地摩挲。这颗琥珀是魏召南在遗址附近的村落集市上看到的,并不圆润,甚至有些灰暗,但是琥珀里面困着一只萤火虫。魏召南想打磨之后送给林晏,不知道他会不会喜欢。

魏召南以为这次发掘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没想到遗址里的文化遗存比较少,Flannery便决定对整个洞穴遗址进行发掘,所以拖到了现在。但是现在已经基本完工,后续在实验室里进行就可以,很快就可以回去了,想到这里,魏召南高兴了一点。虽然不能见到林晏,但能听一听声音也是好的。自己来的时候比较匆忙,都没有告诉他自己进考古队了,他应该会担心。

谷风吹起来,魏召南觉得有些凉,便钻进帐篷。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雨下起来,并不大,落在树上、草上、石头上,像鸣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