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彪悍媳妇_作者:舒于且(136)

2020-01-31 舒于且

    大煤炉子可以调火候,周程宁正要把煤调调位置,调成小的,被爱人阻止了,“先不用,很快有人来。”

    徐香娟已经注意到有几个妇女小孩往这边瞧,应该是想买又不敢走过来,怕贵了,买着心疼。

    小孩子们却是馋的年纪,想着自己爸妈能买了给他们尝尝味。

    猪肉现在一块六一斤,徐香娟虽然不能拿鸡蛋饼和猪肉比珍贵,但好吃绝对能胜过一般家庭做的猪肉。

    有几个和吴彩凤相识的大娘先走了过来,和吴彩凤闲聊几句。

    “这饼怎么卖的?能卖出去吗?”

    吴彩凤认识这几个,但又不是什么老姐妹,加上闺女刚才真卖出去饼,她底气在外人面前还是足的。

    “三毛钱打底,加豇豆粉干豆皮随便一样都要再加两毛钱,土豆丝和卷心菜是一毛钱。”

    “这么贵?我乖孙想吃,能不能便宜点,一毛钱卖个饼成不?”

    “你问我干啥,问我闺女去,又不是我卖鸡蛋饼。”吴彩凤抱着牛牛走了几步。

    虽然她自己也是会砍价的人,但这人砍得也太过分了,她还能让自己闺女吃亏不成?

    徐香娟干脆拒绝,“大娘,不成,我们钱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摊子旁边还立了个牌子,让孩子爸爸写的,很好看的字,但这里来买鸡蛋饼的人基本不会看字,认字的懒得看直接问,不认字的更不用说。    大娘知道徐香娟不好惹才从吴彩凤入手, 没想到吴彩凤直接拒绝, 面子挂不住,干脆把哭嚎不止的孙子拉扯走, 有两三个跟着的大娘嘀咕几句, 也走了。

    徐香娟倒不在意,很快真正的第二拨客人过来, 是几个中年男人,身材干瘦, 面部黝黑, 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们各自都要了饼, 有整一份不用切的, 也有要切成几小份的, 带给家人吃。

    这会儿也没有公共场合不许吃东西的规定, 就算十几二十年后,农村搭戏台唱戏,附近都会有许多小摊卖小吃。

    只现在就徐香娟一家人摆出来了,有些其实带了瓜子花生过来, 也吃过晚饭, 就是这味道太香, 受不住问了在吃的人价格, 可以接受就过来买了。

    吴彩凤几个老姐妹搬着板凳过来的时候也光顾了徐香娟的生意,多数是要切几份分给孙子孙女吃的。

    他们来得早, 戏还没开始唱, 几个演员在台上准备, 还有几个人临时布置简陋的场景。

    大家搬自家板凳过来坐的,板凳看起来差不多,但大家就是能认出自家的,而且放那也没人挪走,位置先到先得。

    鸡蛋饼现在只能一份一份做,渐渐光顾的客人多了,徐香娟这个做鸡蛋饼的一刻不得闲。

    牛牛都到了外公手里,外婆帮着妈妈加菜呢。

    人多怕忘记了,吴彩凤给记着个人口味,加什么菜或者不加,徐香娟专心做饼。

    等戏正式唱起来,整片都是鸡蛋饼的香味。

    稍微能歇会儿了,周程宁把挂在自行车上的几个小板凳拿下来,给大家坐着。

    “娟,我们现在赚10元了。”坐在徐香娟旁边的周程宁数了一遍盒子的钱,吃惊。

    基本是毛钱,最大的五毛钱,很散,但合起来算,数字惊人。

    晚上的经历对他来说无疑是新奇的,一晚上就能赚10元,是他接近三十年的人生无法想象的。

    “晚上走的时候应该还有一波。”徐香娟没有自家男人这么激动,转头又对爸妈说,“爸妈,粉干还剩多少了?”

    粉干她出门前准备得最多,毕竟量放得足,一个鸡蛋饼不够吃,加蔬菜好像不太值,大家基本都是加粉干,粉干消耗最快。

    “小半盆,这粉干卖得可真好,还有专门问能不能单卖的。”徐根生抱着牛牛说道。

    “单卖还是现炒比较好吃,这个就适合热一会儿放鸡蛋饼里头。”徐香娟揉了揉胳膊。

    正在数第二遍钱的周程宁注意到爱人揉胳膊,把钱收起来,给爱人捏肩膀和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