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三碗凉茶,他怕洒了,决定走两趟。
三个大叔因为下午要照顾老朋友女儿的生意,中午都没吃饭,饿着肚子呢,小女娃送了馒头过来,他们直接先吃了。
馒头不大不小,松软甜蜜,很好吃。
“你们家还做馒头?又软又甜的,好吃。”一位大叔三两口解决了一个馒头,夸道。
不是馒头小,是实在饿极了,刚好凉茶送过来,馒头很快吃完。
“叔,这馒头提前预定了我们才做,现在是开业第一天送人的馒头,卖的馒头个头比这大一倍,三毛钱一个,一双五毛钱。”在自己妈调好一份的时候,徐香娟两份都调好了,端过去顺便宣传自家的馒头。
海口的大陶碗看着量就很足,大叔们拿起筷子开吃。
“这凉茶也好喝,能再续一碗吗?”
“当然能,阿宁,你给叔再盛一碗。”
周程宁今天就是负责馒头和凉茶的,听了话,把大叔喝空的碗拿去家里厨房间续。
“凉皮好吃,必须在这里吃才送馒头吗?”
“如果这个头的馒头卖,得要多少钱?”
量足吃着实在爽快,大叔们纷纷问道。
徐香娟耐心再说一遍,“叔,今天第一天,买一份都送馒头的,不管带走还是这里吃,如果专门要买馒头,两毛钱一个,五毛钱三个。”
徐香娟现在价格定的就是多买抹一毛钱,给客人买多实惠的感觉。
徐根生适时开口,“我闺女做的好吃,坑不了你们,看一碗就用了不少花生米,料足着呢,说实在我们不卖馒头,有人买我们才做,这馒头不好卖,谁家里都会做。”
吴彩凤:“凉皮凉面带回家的话,需要拿碗过来,我们现在还不打包,每份都放好的,不会给少了,每份都一样,碗得大点,不然放不下。”
她们家料足,碗当然得大。
三个大叔最后回家去拿碗了,其中一个大叔还买了三个馒头,加上第二份凉皮送的馒头,一共四个馒头。
因为大叔们在这里吃过一碗,多买一份带回家,有两份,徐香娟结账给抹掉一毛钱,大叔们觉得实在是赚了。
都不用徐根生再去做宣传,老朋友们端着凉皮拿着馒头,遇到谁问,说一句就是给他们宣传了。
“妈妈,还有客人吗?”瓜瓜迫不及待想要送馒头,送馒头实在太好玩了。
“应该还有的,瓜瓜热的话到里间坐着。”
“不热,我有扇子。” 大叔们的间接宣传的确起了作用, 没多久就有两个大小伙子结伴过来。
“我要一碗凉皮。”
两个人都说要一碗凉皮, 徐根生在老朋友走后就和瓜瓜并排坐,瓜瓜坐的小板凳, 他坐的椅子, 他照常询问口味。
两个大小伙没有什么忌口,一个说爱吃辣, 另外一个微辣。
两个客人点了要买凉皮,瓜瓜跟着爸爸再去厨房间里头, 她要端馒头。
喜欢辣的客人这份徐香娟亲自来做, 毕竟她妈现在对放辣的度还不太清楚, 客人说要微辣, 那就和不辣一个意思了, 只要放点就够了, 说喜欢吃辣,那就要把握好度,不小心放过头了,凉皮味道也吃不出来。
客人喜好徐香娟不会过度干涉, 只按正常来。
瓜瓜拿馒头出来的时候, 顺便告诉妈妈牛牛哭了。
徐香娟赶紧拌好辣的那份给客人端过去, 到里间哄牛牛。
“叔, 你们家每天都会开吗?”虽然没条件每天都吃一碗,但小伙子想隔段时间吃碗, 今天还给爸妈弟弟妹妹带。
徐根生:“我们这个月下旬有三天不做生意, 22、23、24号三天, 别的天没事都会开。”
7月23号就是牛牛周岁生日,家里得给牛牛办周岁宴。
他们这一带地广人稀,住户三三两两的,每家每户划到买的地都算宽敞,徐香娟搭的棚子也不狭小,宽敞着呢,做凉皮的台子也是专门定制的,虽然现在不能做那种透明柜,但这种两边都没有遮挡,类似书架的柜子也不错,客人能直接看到做凉皮的过程,而且干净,吃着也觉得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