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补充:“没有白得,李书记不是给撤回来了吗?”
陈老太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啥,大学生,我发现的矿,凭啥给别人报个大学生当当啊。”
婆媳三个把这事儿说了一通,原也怪不得陈大江,那方家连县里都瞒住了,陈大江一个在地里种地的汉子,又怎会知道呢。
最后把柳书记送的礼物给分了分。
那两罐奶粉自不必说,既然是肖敏赚到的,就给了肖敏,刚好乖宝还没有满周岁,还要喝奶呢。
至于瓜子核桃那些,留着过年大家伙一起吃。
火腿是什么,老太太倒是捧着看了很久没有看懂,倒是肖敏是个见多识广的,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切片了蒸来吃,也可以炖汤拿来提鲜,反正是个好东西。
至于分钱,老太太打算等到过年的时候再分,不过她拍着胸脯保证,这次分钱肖敏占大头,陈大嫂的功劳也很大,至于家庭其他成员也做了贡献,都有红利。
这陈家现在搞得跟股份合作公司一样了,到了过年还有红利发,就连孙子辈的小娃娃们,也破例一人分了一毛钱,没人不爱钱,大家都挺高兴的。
肖敏倒是没有意见,毕竟老太太跟她再三保证了这次分钱她的份额会占最大份。
眼看着快到了年关,家里又收了两千多斤的红薯再做了一次加工,陈大嫂也尝试到了做生意的乐趣,这次去城里之前还到处打听各家各户有没有东西可以卖,刚巧碰到了后山的猎户,收到了几只兔子和野鸡,价钱也不贵,结果一拿到城里,就让李桂华给收走了,当然中间也有差额,也赚了不少,双方也是皆大欢喜。
最后这次离开城里之前,肖敏跟李桂华提了一下纺织厂如果有多余的布可否卖给她。
李桂华听了:“你要布啊,你是要用来做什么的布?”
肖敏倒是诚恳的很:“我们家人多,什么布都成,您看您能给我们弄点就卖点给我们,家里的孩子多,土布太厚了给孩子做衣裳也不合适,如果有棉纱的或者是灯芯绒的最好。”
她知道城里人流行好看的的确良做衬衣,但是那种混纺的材料其实不透气,不太适合孩子们穿,倒是棉纱布或者灯芯绒最好,一个适合做热起来穿的衣裳,一个适合做冷的时候穿的衣裳。
就怕她说要的确良呢。
李桂华刚好有这方面的资源:“行,我回去给你找找,价格算你实惠。”她看着筐子里面的兔子野鸡,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晚上吃啥了,至于布嘛,卖给别人也是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跟肖敏搞好关系,以后家里改善伙食就靠这个妇人了。
“你们等等我,别乱跑,不超过两个小时我就回来。”说完风风火火的往家里去。
除了李桂华带来老同事买粉,这次还有上次买了觉得好的老顾客,还介绍了身边的人来买,生意可以说兴隆的紧了。
还不到一上午,五百来斤红薯粉销售一空,要不是临近过年,加工的人都回家过年去了,肖敏觉得还能再做一次。
红薯粉刚好卖完,跟最后一个阿姨聊完,就看见眼前胖乎乎的身影一晃,被人拉进了小巷子里头。
这一看就应该是李桂华,她估计平常没少搞倒买倒卖的勾当,做人相当谨慎,进了巷子里头才从菜篮子里拿出来两块不新不旧的布,一块是蓝色的灯芯绒料子,一块是白底带着一点污渍的棉纺料子,厚的相当厚实,薄的看上去也非常透气,刚好是肖敏想要的那种。
虽然心里很高兴,面上还是压得住,肖敏不动神色的翻了翻料子,都是十足十的好料。
李桂华压低声音说:“看你们熟人才敢给你,这个料子真是好料,灯芯绒这个成人衣裳都能做两三件,棉纱料子可柔软了,给孩子做小衣裳最好了,这个灯芯绒是放久了有些受潮,也洗不掉,棉纱这件单位搁置久了,不太好看了,你看看咋样。”
好,是真的很好,但是这么好的料子得多少钱啊,以前陈小凤倒是经常拿回来料子,那些料子都小得要命,给大人做衣裳是绝对不够,只够给孩子做衣服,家里大人包括她自己,都只能去收土布做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