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你闺女有你这样的娘可真是福气,不过年初是真的少了点肉类的东西,到了年底我叫我男人上山多打点,若是打到了您也就别嫌贵,都屯上,新鲜的吃不完就吃腊肉,那滋味也是不错的。”
说到这个李桂华心里就满是悔恨啊:“可不是嘛,上次你来卖东西我还嫌贵,没都拿下,现在我都后悔死了,腊肉煮粉丝,味道真是一绝,我家的红薯粉也都快吃完了,这个你们也得到了年底才卖吧。”
肖敏寻思着今年男人们如果都不出去,可以做大一点,去年光洗几千斤红薯,孩子们的手都泡肿了,说起来都是泪啊。
不过收获也真的是很大,光年底她就赚了两百,今年到了年底再整回大的,还不得挣出来一间房?
这事儿回头跟小军也商量商量,光拿死工资也不行,得整点新花样新名堂出来,日子才有盼头呢。
肖敏顺着她得话往下说:“到年底还卖,下回我过来给你带点春笋,还有地钱,这些都是好东西,春上有春上的东西,夏天有夏天的东西,每个季节都不一样。”
“那敢情好啊,我家人口多你也别笑话,啥东西到了我家里真是不够吃,还是认识你好啊,家里孩子多粮票都不够,要不是有在你这里买的红薯粉给撑着,到了现在这个季节就得吃玉米面了,真不容易。”
肖敏:“那是您家里条件好,这要条件不好的还不是要吃玉米面?”
一想到家里几个工人都加了工资,李桂华这便觉得没有什么比吃得好穿得暖更合适的了:“那倒是,我家里也吃粗粮,但是吃的不多,孩子们多一吃玉米面啊,就哭说咽不下去,家里也没有困难到那个地步不是,他们不爱吃就不给他们吃玉米面,今年到了秋天我还得多屯点粮食。”
肖敏想到李桂华上次给的布不错,所以问道:“婶子,你帮我看看有没有棉纱布呗,给小孩子做衣裳用的那种,最好是适合小姑娘穿的,我家里有个小姑娘,也就一岁的样子,家里的姐姐们的旧衣服也都久了不好了。”
看着跟大姑娘一样的肖敏原来有孩子了,都是当妈的谁不知道谁啊,李桂华拍拍胸脯:“没问题,这小事一桩就包在我身上好了,不就是一块布嘛,最近我倒是在厂里收到了好几块好布料,你在这里等等我,我进去给你找找,保准找一块特别适合小姑娘穿的布出来……” 肖敏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转正了以后工资就翻倍,而且粮票补贴还多了五斤,这日子真是美滋滋的。
刚才又从李桂华那里收到了一块白底细花的棉纱料子,有两米长一米宽,可以给孩子做好几身夏天的衣裳,如果还有多的,她自己也能做一件夏天的家居服。
这料子拿回去以后就送到了陈大嫂手里,肖敏把需求给陈大嫂说了:“看看给乖宝做两身夏天的衣裳,稍微做大一点,名年还能穿,再给我做一件上衣,夏天穿的短袖就行,至于多的布大嫂你看怎么处理好就怎么处理好了。”
她算着应该还能多一点布料出来,给孩子做一件上衣的应该是够的,就算是给陈大嫂的酬劳了。
陈大嫂的阵线功夫是非常好的,用针线就能缝出来缝纫机的效果,她只需要用手比划两下,就知道肖敏给的这块料子还多出来挺多。
“那不成吧——”陈大嫂故意拖长了音儿。
“咋不成了,不够吗?”说起缝纫活儿肖敏也是两眼一抹黑,当年肖家的亲娘自己就不擅长针线活,她带大的肖敏自然不会。
陈大嫂露出来愁死了的样子出来:“那肯定不是,倒不是料子少了的原因。”
“不是料子少了,难道说这料子不好?”
这白净的料子,就边角上没有染好,难不成做衣裳都困难了?
陈大嫂掉足了肖敏的胃口,扑哧一笑:“你给了这么多的料子,就做这点儿衣裳?”
“多了挺多的吗,如果有多的你就给春妮做件上衣吧,这些天都是春妮给我带乖宝,也辛苦她了。”
自从肖敏当了这个老师,乖宝就是春妮跟陈大嫂的责任,虽说肖敏也没少给孩子零花钱,偶尔还给陈大嫂从县城食堂里带个荤菜啥的,但是还是觉得补偿的不够,刚好春妮今年夏天还没有裁衣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