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作者:溜溜猪(632)

2020-02-01 溜溜猪

    这个时候的风扇做的其实挺不成熟,充满电能吹的时间不过也就是一个小时,但是胜在这个从没有出现过的理念,一旦出现在街头,

    试想想,这玩意儿只有京市能够买得到,也就成为来一趟京市必须要带回老家的“特产”之一了。

    这一千台很快就在京市销售一空,很快就开始了下两千台的量产。

    哪怕到了八月底,京市天气都不热了,不少游客还去火车站和景区附近的小店问,有没有这种小电扇带回去。

    “大爷,我们也是南方城市的,您看看有没有这种小风扇,给我弄两台,我们这不都要走了,下次来京市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真没有了,我要是能弄到货我能跟自己过不去嘛。”

    景区卖冰棍的大爷也帮着卖这种小风扇,进货渠道未知,审批渠道未知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年代并不鲜见,刚开始沈间只是把这种小风扇放在景区外面以“寄卖”的形式跟零售商合作,第一批迅速卖完以后,就需要这些店家囤货。

    一台小风扇的利润非常可观,可以赚到五元钱,这一天卖汽水卖折扇的也不知道要卖掉多少才能有五块钱,所以在寄卖的阶段,报刊亭和零售摊点的大爷大妈们就费力去推销这种小风扇。

    等到市场跟口碑做起来了,需要大量进货的时候,沈间就不会再给他们赊账了。

    囤货需要成本,小商贩们就不敢多进货,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一货难求的现象。

    消费者有这种“真香”定律,出门的时候明明跟自己说千万别买特产的,结果现在跑去求大爷能不能找几个货源出来。

    就这样带着遗憾回去的全国各地的旅客不知道有多少,不少人都是带着钱到处问,但是买不到这种小风扇只能失望而归,谁叫这批风扇总共量产了才三千台呢。

    三千台过后,沈间决定再优化一下电机跟充电技术,他初步赚钱的目标也已经实现了。

    “我盘点了一下利润,撇开开模费用,材料加工成本,还有零售商的利润,到手里的利润也并不是很可观。”

    “这个你也不用专门跟我们讲,大家本来也是说好了做一做技术研究,你给我们的技术资料也很好,就当是工钱也说得过去了。”

    这些学生也真是太单纯了,沈间只是觉得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而已,本身这个产品技术其实是很成熟的,他还想再优化一下,所以就没有大批量的量产。

    但是钱是有赚的啊同学!

    沈间有些无奈:“我没有说我没赚到钱,只是没有到达预期。”

    郑敏无奈的摆摆手:“其实也没有关系的了,咱们做这个项目自己也是有收获的——”

    突然好像觉悟了什么:“你说什么啊沈间,真的有赚到钱吗?”    沈间要被这两个单纯的同学给气笑了,难怪说技术男单纯的要命,账目都在他手里,他说没有赚到钱,也就这两个信了,也不追问也不查账,直接就说亏钱了那他们的分成也就不要了。

    这种性格在社会上会吃大亏的。

    沈间还真的被这两位同学的耿直给弄笑了,不过这么单纯的人在后世是很难见到了,他倒是很欣赏这种单纯的技术人才。

    只有这种单纯而又纯粹的性格,才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

    “我没有说没赚到钱吧,这是你们两个自己理解的,这些钱是我们的分红。”两个白色的信封被推到两位同学面前。

    虽然说赚钱比上辈子难多了,折腾电器确实也不是沈间的强项,但是小电扇这种东西却也不是什么高技术难度的东西,即便是放在现在国内不少厂家就有成熟的技术。

    沈间算了一笔账,扣除掉给肖敏的钱以外,他还给肖敏加了一些利息,按照当下短期借款的利息,给她存到了存折里面,等到时候见到了陈檬,再叫她带回去,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找肖敏借钱,也希望是最后一次找肖敏借钱。

    剩下的钱还有一万三千多,其实拿出来了两成出来给他们。

    王爱民跟郑敏都是家庭条件很不好的那种学生,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搞优化,基本上都把心血搭进去了,沈间不可能亏待他们的,上辈子他成功的一点就是,对待合伙人也好对待下属也好,都属于特别大方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