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总计划这几天就谈下版权!”
“什么,什么电影?”姚宇迷迷糊糊地问。
“是本小说,叫《城影》。”
这个名字让姚宇觉得耳熟,但在哪里听过,他却一时想不起来,曹敏后面的一句话倒是有效地提醒了他,“黄总有意让乔波出演男一。”
“哦,对了,昨天老乔还跟我提了这本书,说让我看一看。”
曹敏觉得自己带上了这样的艺人也就不能有什么脾气了,“那你就好好看一看,这个项目不错,我们也可以争取一下。”
网上关于《城影》的搜索结果很多,姚宇找了个阅读网站,打开第一页,看到的却不是正文,而是只有一句话的引言:
如果我能有幸找到我要找的那个人,
那么你,
就一定能等到你在等的那一个。
☆、2
乔波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主张广泛阅读,什么类型都会翻一翻。会读到唐桦的书,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那不是什么激情澎湃的故事,情怀也少了一点。但清淡的笔调,却仿若娓娓道来,不时让他如入梦境。
老乔说,读你的书能有一夜好梦。
“杜老乔我看清你了你就是个高端黑!”
唐桦把这句话发出去之后,又补了一句,最近我也睡得不太好。
MP研究中心是德国最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四年前,唐桦受聘于这里的气候学研究室,从事BAES模型优化方面的研究——BAES模型是她博士论文的核心内容。三年前,她的论文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BAES引发学界关注,被誉为是未来最主流的气候预测系统。
但随后的研究却并不顺利。
相较之下,她的同事Martin却搞了个BAES-RS模型,借鉴她的理念,套着区域化应用的外壳,混得风生水起。想到这里,唐桦的电脑里跳出一个新邮件提示——合作导师Annie批准了她的假期申请并祝她假期愉快。
“老乔我回北京请你吃饭。”
“好,我等你。”
姚宇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二十万字的小说对他来说已经算是大部头。可这一次,他却是耐着性子对着电脑看了整整一天,直看到晚上十点钟,他累得头晕眼花。有一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是有人在给你讲故事,故事内容姑且不论,但这个人你一定是认识的。
于是他翻回第一页,对着那句文青范儿十足的开头发呆。
曹敏的电话打断了他,他不等对方开口,就说,“曹姐,我要演《城影》!”
“啊?”
艺人忽然这么努力,这是怎么了?
“我要演《城影》的男主,我要演穆姚!”
“啊?”
艺人对自己的定位好像有很严重的问题,这要怎么搞?
“如果我能找到我要找的人,那你就能等到你要等的人。”姚宇认真地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种文字游戏挺无聊,“因为我在等你?”
“对!就是这个感觉!”
电话那边,干练的女经纪人已经懒得理会自家艺人的疯话,她飞快地将自己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不时写着笔记和标注,“你听我说,黄总已经和那位作者约好下个星期面谈,我们争取找个机会和对方见一面。”
“都听你安排!”
这种态度让曹敏觉得非常满意,仿佛看到了带领自家艺人走向人生巅峰的曙光,“我过一会儿就把资料都发给你,你做好功课。”
“没问题,”姚宇说着,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我先补个觉,睡醒就看,拜拜。”
挂断电话的瞬间,曹敏觉得刚刚的一切大概都是,错觉。
一周后,唐桦坐上了从法兰克福飞往北京的航班。这是她第一次坐商务舱,有点兴奋还有点忐忑,飞机顺利起飞,她伸了伸腿,从包里翻出iPad,兴冲冲地玩起了数独。她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她就是个穷搞科研的,说的好听一点叫科研工作者。不过唐桦更喜欢说自己是个科学家——scientist这个词在西方国家的应用范围远比国内广泛,打个擦边球,就能让自己的职业高大上起来。
邻座的老人问起的时候,她就是这样回答的。
“原来如此,”老人点点头,又指了指她手上的iPad,“难怪你玩这个这么在行。”